2016年9月,山東德州的一次全國性的老酒交流會上,我在主題發言環節首次提出“老酒市場可以做到一千億”的觀點,一時眾人嘩然。有人質疑說,作為中國收藏市場如此小眾的群體,老酒市場想做到一千億,簡直是天方夜譚。有人更對我在發言中提及的“老酒將逐步取代酒廠高端年份酒”的觀點嗤之以鼻。
事實上,在全國老酒交流會上拋出這樣的觀點,于我而言,不僅象征著未來老酒圈、乃至酒類經銷者的逆襲,更涉及到話語權、定價權和酒商利益的轉化。酒商的逆襲與革命絕非笑談,更非博人眼球之噱頭,相反,這是一個有著廣闊想象空間的契機。
1酒是陳的香——老酒口感得到廣泛認可
酒之變老是一個奇妙的理化過程,白酒經過歲月的沉積其香氣更加突出。不僅如此,酒的貯存時間越長,其刺激的感覺逐漸變淡,變得更順滑綿柔,對白酒的“色、香、味、格”具有明顯提升。
歷史告訴我們,早在殷商時期,殷人便學會貯藏“陳年老酒”,當時的酒由此有了舊醴與新醴之分。酒是陳的香,絕不是臆造。
站在世界的角度不難發現,酒齡是辨別酒質優劣的重要參考:一瓶產自法國的干邑白蘭地,只有20年以上酒齡的,方可稱得上是最高等級;而第四等級的V.S.O.P則僅需要約四年的木桶釀藏期。不僅是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均對酒齡及其對應的酒等級有著嚴格的界定。
老酒的陳香、醇厚,有別于新酒的刺激、辣喉,這一點已經得到所有酒類消費者的認同。很多人之所以愛上老酒一發不可收拾,便是應了“酒越陳越香”的真理。
2無論瓶裝老酒還是散裝老基酒都是越老越貴
不少酒廠對市場上流通的瓶裝老酒不予承認,在他們看來,瓶裝老酒大多以玻璃為容器,一來容積有限,二來密封堪憂,三來無法避光,因此酒易“腐壞”。他們往往也會沿用國際標準侃侃而談,認為國外所認定的酒齡通常都是儲存在橡木桶中的酒齡,因此只有酒廠大壇、酒池中的老散酒,方能稱得上是可以越陳越香的老酒。
這種對瓶裝酒的論斷完全站不住腳。時間證明,即便是一瓶三十年前生產的瓶裝老酒,只要保存環境尚可,則酒不僅不會腐壞,反而會更加醇厚綿柔。上月有幸于本人館中與酒界元老高明月老先生、吳向東主席及李強先生相會,酒逢知己,一時興起便開了一瓶八十年代四川產的綠豆大曲酒品鑒。三十多年酒齡的瓶裝酒,酒香四溢、醇厚綿甜,陳味突出,被在場同仁們贊為難得妙品。瓶裝老酒已經經過近十年的市場證明,其酒質相較酒廠的壇裝老酒絲毫不遜色。
相比之下,反而是酒廠的所謂壇裝散酒經不起推敲,存放時間長的散裝酒,除酒體外,沒有時代歷史留下的痕跡,要想辨別年份,往往都是酒廠說了算,在酒廠信任危機輩出的當下,大部分酒廠散裝酒酒齡的真實性,是有待商榷的。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酒廠老基酒,同樣是一年一個價,隨著酒齡的增長,酒的價格越高。行業專業級的基酒交易市場通常根據基酒香型、產地、年份來劃分價格,隨著年份的增加,基酒價格呈遞增上漲。簡言之,基酒價格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年份,它不受其他諸如洞藏等噱頭因素影響。2013年,瀘州老窖五十年前生產的700多斤陳酒在拍賣中拍到了1100萬元便是最好一證。
簡言之,無論是瓶裝老酒還是散裝老基酒,均驗證了酒越陳越香、越老越貴的真理。
3老酒pk酒廠年份酒,誰是真年份酒?
越陳越香、越老越貴的概念如此深入人心,卻亦作為噱頭被濫用——從1996年古井貢提出酒齡酒(陳釀)概念以來至今,年份酒在消費者心目中逐漸喪失了公信力。與國外嚴格的年份酒使用標準不同的是,中國的年份酒界定無從考證,企業可以隨用、濫用年份概念。如今,中國幾乎所有的酒廠都有年份酒生產,少則五年、十年,多則五十年、八十年,一些酒廠建成不過十幾年歷史的酒,能夠產出八十年酒齡的年份酒,這樣的笑話比比皆是。如今國家明文規定,不允許在酒的外包裝上注明年份,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到,酒因年份而珍貴這一真理,放諸歷史、放諸世界而皆準,因此酒廠依然會用擦邊球的方式以數字來代表年份,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
國內年份酒體系缺乏誠信和標準規范,相比之下,同品牌、同酒齡的老酒,卻有著鮮明的辨識度——老酒瓶、老酒標、老箱子、老合格證、還有老的時間印記,這種實實在在的年份、實實在在的老酒,如今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同。
以茅臺高端年份酒為例,一瓶2016年生產的十五年茅臺售價為4599元(該數據來源于茅臺商城),而2001年生產、保存至今十五年的茅臺老酒市場均價為四千元(該數據來源于京東,同年份老酒茅臺官網售價為6489元)。而根據我的調查,有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在二者之間,會選擇實實在在的早期生產的老酒,其初衷是,在價格相近、品質保證的基礎下,老酒有歷史、有回憶、喝一瓶少一瓶,更有收藏價值。老酒是百分之百的真年份,而酒廠的年份酒則更多打的是概念牌。
一邊是打著年份酒幌子的不明不白的酒,一邊是誠實年份可辨識度實實在在的老酒,在價格接近的情況下,消費者會作何選擇?我想,不言自明。
4真年份酒將逐步取代假年份酒
老酒市場做到一千億的過程,就是真年份酒逐步取代假年份酒的過程。2015年,中國白酒產值5600億,酒廠年份酒所占比應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這一千五百億的市場,便是未來酒商們可以逆襲的戰場。
真年份酒取代假年份酒,不僅可以讓消費者從收藏中獲益、購買到實實在在的好酒,而酒商們更可從中獲益,通過酒貯存投資,掌握定價權,變現獲利。消費者認可酒質、酒商們有利益推動,這便是真年份酒市場蓬勃發展之根本動力。
長期以來,酒品定價權掌握在酒廠手中,高端年份酒亦不例外。我曾到訪過一家酒廠,參觀了該酒廠的年份酒庫,在巨大的儲藏基地里,堆滿了該廠2008年生產的一批酒。應該說,酒廠提前八年儲存了該酒,八年的時間利益使該酒廠成為最大受益方。然而,該酒廠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是:既然利益最終歸屬酒廠,那么酒商們和消費者是否會買賬?是否最終酒廠會面臨曲高和寡的尷尬局面?
少部分酒廠因其資金實力和遠見故而大量儲存瓶裝酒;而大部分酒廠出于資金流動的考量,無法做到將某款產品壟斷囤積。事實上,當下國內老酒的大量庫存不是在酒廠手中,而是在千千萬萬酒商和消費者的手中。也正因為此,老酒市場才有興盛繁榮的可能。時間儲存的利益由酒商和消費者自行掌握,就是老酒做到千億市場的基本條件。
根據近期的茅臺老酒市場售價,我做出如下整理(見下表)。正如表中可見,由于是老酒(真年份酒),茅臺酒廠失去定價權;而酒商們和消費者則因為有市場交易,從而有了市場定價權,這種定價標準可隨著時間及市場的波動而隨時變化,時間的投資和回報因而歸于大眾市場。
根據中央電視臺2016年6月《瘋狂的老酒》報道,中國民間老酒交易市場2015年交易總額大約是50億。保守估計,2016年,老酒市場交易總額可以達到八十億左右,這其中有一半的消費應是茅臺。
40億茅臺老酒的交易額,在茅臺酒一年300多億的總銷售額來看,是極有分量的。由此可見,即使是茅臺這么強勢的品牌,都無法抗衡老酒對其高端年份酒的沖擊,老酒,這種真正的年份酒,取代酒廠的高端年份酒,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
真年份酒打敗假年份酒,定能迎來老酒的千億市場。這樣的市場如何去做?首先,提升老百姓的認知,告知他們,原瓶原裝的老酒才是真年份酒,這種真年份酒不僅口感好,更在未來具備增值潛力。由此,消費者不僅能買到實實在在的好酒,更可以享受老酒價格增長帶來的附加價值;其次,酒商要逐步掌握老酒投資、定價、市場運作的話語權,分享老酒時間儲存所帶來的利益,以此推進老酒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