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始,葡萄酒市場逐漸回暖。通過近幾年的調整,葡萄酒已經初現未來主流酒種的地位。年底以及2017年,中國葡萄酒還將迎來一輪新的沖擊。這次沖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原料的跑馬圈地
中國的釀酒葡萄酒種植面積已經超越法國,占全世界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10.6%,法國占10.5%,而西班牙占了13.5%。中國僅次于西班牙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國的葡萄酒產量仍遠遠落后于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葡萄酒生產國。
一方面是我們很多釀酒葡萄種植的時間不長,樹齡比較短,難以產出高質量產品;另一方面也不穩定,這和葡萄園的管理有關。我們大部分的葡萄園依然是農民種植,企業收購。特別是遇上氣候的變化,防范的措施還不是很先進和及時。
從中國市場的發展來看,市場需求一直是很旺盛。預計未來5年,市場容量將達到1500億以上。按照現在的國產葡萄種植看,優質的原料基地將成為搶手貨。其實我們這種優質原料基地是不多的。
所以,很多企業要么直接進口原酒,要么在國外進行原料基地的建設。
2016 上半年,中國進口散裝葡萄酒總量約為 7,066 萬升,同比增長 52.5%;總額約為 5,134 萬美元,同比增長 56.1%;平均價格為 0.73 美元/升,同比上漲 2.8%。
威龍剛剛在月中宣布定增6個億,在澳大利亞設立原酒灌裝廠。其實,包括張裕、中糧在內的主要葡萄酒大企業,都早已開始布局上游,并有逐漸加大力度的趨勢。
2015年初,張裕在位于山東煙臺的總部設立了五大葡萄酒事業部,分別應對位于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和美洲五大海外葡萄酒產地的對外投資主體,試圖在全球所有優質產區均有布局。張裕過去5年完成了旗下十大酒莊的布局,張裕總經理周洪江公開表示,未來5年張裕將在全球17大產區再布局20家酒莊,以實現葡萄酒高端布局的藍圖。
中糧集團收購了位于智利和法國波爾多地區的兩座酒莊之后,欲再度出手收購海外酒莊。最近又瞄準了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酒莊,據悉收購總額至少為2000萬美元以上。
未來,葡萄酒之爭必將是原料之爭。主要的企業都在進行“跑馬圈地”,這是未來幾年的常態?梢哉f,誰擁有最好的原料基地,誰就是未來。
第二、進口酒沖擊
2016 上半年,中國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為 2.23 億升,同比上漲 56%;總額約為 11.09 億美元,同比上漲 69%;平均價格為 4.97 美元/升,同比上漲 8.3%。
其實這幾年進口酒一直在上漲,只是2016年勢頭有加快的跡象。一方面,白酒在市場上的表現其實一直不好,雖然銷量并沒有大幅下滑,但總體飲用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廣東和上海一直是中國酒水消費的大省,其中以廣東為例,以往白酒消費比例是很高的。但最近幾年,由于整體經濟和社會環境問題,特別是政府公務消費大大減少,而經濟大環境又不佳,同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改變,都導致了烈酒包括白酒在下滑。
葡萄酒特別是進口葡萄酒反而更加越來越受到歡迎。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消費觀念在改變;另一方面,國產葡萄酒在消費者心中還缺乏信任度,發達地方的消費者普遍更加認可進口葡萄酒。也導致很多企業特別是連國產知名企業像張裕、中糧、威龍等都直接介入進口葡萄酒產業。
如今廣東、上海等地,進口葡萄酒已經成為絕對的主力。福建、浙江等很多發達省份也都是進口葡萄酒為主。就連北方偏僻的地方包括葡萄酒產區,例如新疆部分城市,3年以前還沒有或者很少的進口葡萄酒專賣店,但現在開設的卻是越來越多。
按照現在的情況看,智利、澳大利亞等國家本就是葡萄酒大國,產品的質量穩定,價格合理;加之智利、澳大利亞、格魯吉亞等國家與中國的自貿協定,稅收的優惠也不斷地推動著進口量的增長。進口葡萄酒必將越來越多地進入國內市場。
這種情況,從目前來看,將會是愈演愈烈。
第三、超級品牌的沖擊
當前市場表現出來的特點在品牌方面有兩點:第一是品牌的分化;第二是超級品牌逐漸形成。這是兩個相反的方向,但也恰恰說明中國市場在走向成熟。
例如澳洲的超級品牌奔富,基本上是男女通吃、南北通殺。像389、407基本上都是斷貨。即便是很多水貨,也依然是供不應求。奔富既有上萬元的葛蘭許,又有幾十元的洛神和寇蘭山。卡思黛樂正在調整中,其他很多品牌也都虎視眈眈,正在孕育,例如澳大利亞的夏迪特別是郵票系列。
國產的張裕、中糧、威龍組成了新的三巨頭企業,基本上占據了國產企業總銷量的一半以上?傮w而言,超級品牌逐漸在形成之中。
在這其中,資本的力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A股市場上有張裕A、莫高股份、通葡股份、中葡股份、*ST廣夏等6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王朝和吉林通天是在香港主板上市。新三板方面從新疆伊珠2015年年底上市以來,已經有寧夏法賽特、新疆芳香莊園、寧夏的原歌酒莊等數家企業上市。如果加上網絡電商公司例如品尚紅酒、酒仙網、1919等,數量也在快速增多。
目前來看,酒仙、品尚、也買、騰邦以及B2B平臺的挖酒網等,基本上形成初步的格局。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品牌正在不斷地上行?傮w來看,如果沒有強勢資本介入,沒有獨特的新商業模式,快速上位是有難度的。而這些品牌逐漸在形成“超級品牌陣營”。當然,其中很多企業到現在依然在虧損,這并不是好現象。但總來說,超級品牌的強勢不斷在沖擊市場,而運用資本的力量不斷的兼并重組也將不斷發生。
第四、新商業模式的沖擊
目前來看,新商業模式的沖擊力還沒有那么強,但我們絕對不能忽視。一旦新模式的公司度過艱難期之后,很可能會快速增長。
例如山東乳山臺依湖集團,2010年投資葡萄酒產業,2013年正式入市。從2013年算起,才短短的三年時間,但卻搞得熱火朝天。
臺依湖總規劃是10萬畝,計劃建酒莊300座,目前已經完成28座酒莊的規劃,建好的已有8座。這個速度是非?斓摹5朴趾懿诲e。系列產品僅從2015年開始,短短1年多時間,就已經獲得17項國內外大獎。特別是上市的第一款干白就獲得了2015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的金獎。
但臺依湖并不賣酒,而是采用“私家葡園”“酒莊眾籌”等新模式來進行市場運作。這些新商業模式,經過短短2年多時間,已經有了上千名園主、上百名莊主加盟。別的酒莊賣的很費勁,但臺依湖已經把部分葡園的酒一次性賣掉,而是10年時間。
還有一些企業也在采用全新的模式來嘗試,雖然都還處于嘗試期,但目前看,很可能會誕生部分很快崛起的企業。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在這個跨界打劫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這幾方面的沖擊將會愈演愈烈。雖然其中存在很多變數,但總體而言,都只能說是不斷加強,不斷深化。對傳統企業的傳統做法提出了挑戰。新商業模式雖然不能摧毀舊的商業模式,但兩者的融合度越來越高,的確需要引起大家的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