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郎酒的廣告及廣告策略。
有一說一,就事論事。
01
事情,要從一封公開信說起。
信是寫給郎酒集團大老板汪俊林先生的,落款則是貴州仁懷醬香酒同仁,或許是個地區酒行業協會,為何不見蓋上紅章呢。
來信指出,郎酒旗下品牌青花郎酒的廣告語,“ 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 ”,違背了“產業倫理、醬香產業文化和歷史真相”。
此外,計劃之中的上百億的電視媒體廣告的投放,已嚴重影響了公眾對傳統文化、對歷史真相的認知,貴州醬酒同仁感覺到“ 祖宗被打了臉,生意被砸了祠堂,買賣被人搶了”。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這,厲害了!
如此情形,酒業少見。
換言之,郎酒一句廣告語,得罪了醬酒一個行業。
現代商業運作中,凡事都有個動機。這信的目的,要汪老板更改青花郎酒廣告語及廣告策略,不斷人財路、搶人買賣。
這是一封批駁性的公開信,批駁得有觀點、有態度,擺事實、講道理、講邏輯的,就好像一個議論文。
信中主要的論點及邏輯,即天下醬香出貴州。郎酒行政上不屬貴州,所以不屬正宗醬香,所以不能代表中國醬香,所以廣告語中不得冠以“中國”兩字。
信通篇都是在論證:郎酒醬香不是正宗醬香。
原文有3000多字(輸入公開信可查看),此處只將主要的證據、論證進行提煉后,羅列出來,如下。
權威論據
“天下醬香出貴州”,這是曾任職貴州的一位領導人定義的,也是茅臺酒的價格、股價、市場證明的。所以貴州醬香才是正宗的
實例論據
信中披露紅花郎十多年前有來仁懷收購基酒的不光彩事實,沒講是基酒不足,還是質量不行。所以郎酒醬香不正宗。
演繹論證
信中用排比句列舉眾多“小廣告”用詞,說明嘻哈文化正在侵蝕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真相,是文字污染,但屬小惡。(演繹推進)青花郎酒的廣告,違背傳統文化認知、產業文化真相,是主動歪曲歷史與制造混淆,是大惡。所以郎酒醬香不正宗。
傳承論據
郎酒醬香的根基,源自老郎酒。與貴州醬香的工藝、風格、類型等明顯不同。青花郎,是策劃、設計出來的。所以郎酒醬香不正宗。
地域論據
郎酒,位于四川古藺縣,盡管與貴州仁懷僅一河之隔,但行政區劃上不屬于貴州。所以郎酒醬香不正宗。·
史料證據
據考“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蜀古代泛指西南,含四川、貴州、湖南、云南部分地區。夜郎非指今天的二郎鎮,而是古代的夜郎國。所以郎酒醬香不正宗。
籍貫論據
“我一個四川人,怎么能算黔驢?” 。 前半句說明汪老板你是四川人,后半句指出汪老板你竟暗諷貴州人。所以郎酒醬香不正宗。
可能是才疏學淺,我們梳理了大半天,仍然沒看明白。公開信主要論點是“郎酒醬香不是正宗醬香“, 這與青花郎酒廣告語訴求重點 “兩大之一”,好像沒必然的對應關系。好像講的不是回事。
我講我是“兩大之一”,你卻一直盯著說我“不是正宗”的。我講是我醬香的,但沒講我是貴州醬香,更沒講我是正宗醬香。
這像是兩回事。所以,不管是我否有過錯,你給我定的“罪名”,都是不對的!
揚揚灑灑三千字,看似邏輯嚴密、論據正確、論證充分,實際上是“打歪了”。
這公開信,像是一次不太成功的“營銷”。但是,依然能感受到來自醬香業者的一種強烈的情緒。
02
客觀上講,消費者對醬香白酒、仁懷地域、釀造工藝的認知,主要是來自于貴州茅臺的飛天茅臺酒。
在促成貴州茅臺酒取得今日之卓越地位的所有要素中,地域、工藝、風格、制曲,都很重要,但顯然都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否則,今天的白酒市場份額中,醬香白酒不應只占不到4%,應該還會有更多的像“飛天茅臺”一樣的大品牌能跳出來?赡埽舱摬簧侠删平裉斐鰜碚f自己是“中國醬香白酒的兩大之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青花郎,是源自于郎酒對高端白酒市場份額的垂涎,對醬香白酒市場飛天茅臺之下空白的一種填補,這是一種商業行為,本身是無可厚非的。
青花郎酒廣告語的最大問題,不是正宗與否,不是第二或是第幾大,也不是能否代表中國醬香白酒。
恰恰相反,青花郎與貴州仁懷醬香同仁存在的問題,是一模一樣的,就是大家都是來打“擦邊球”的。
擦誰的邊? 茅臺的!
比起,眾多衛視的購物頻道上,那些自稱來自貴州茅臺鎮、來自仁懷醬酒最核心產區、售價僅十幾塊一瓶的、還強調是陳年醬酒的,還包郵。
青花郎酒的廣告,好像也并不見得過分。
畢竟,郎酒與仁懷僅一河之隔。
這河,還是赤水河。
03
同樣,大家都是來“打擦邊球”的。郎酒不僅打得狠、打的妙,而且還打得多。
據說郎酒集團2017年聘請了新的外腦公司,調整了品牌戰略,雪藏了老郎酒、新郎酒產品,聚焦于青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
外腦給出的主意,歸納起來,即:拍三個廣告,打三個擦邊球,聚焦三大單品,搶占三大戰場,力爭在每個細分領域上做到在消費者心智中的數一數二。
三支產品,三大戰略市場
青花郎,聚焦高端白酒、高端醬酒,占位千元價格帶。郎牌特曲,聚焦次高端、聚焦江蘇市場,占位100-200元以下。小郎酒,聚焦小瓶酒市場,聚焦年輕人及熟人的餐飲聚飲場景,搶30元價格帶。
三個廣告,投放三個電視臺
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廣告集中在CCTV1 新聞聯播之后,同時入駐國家品牌計劃,占據一個針對高端人群的媒體宣傳的至高點,廣告受眾覆蓋全國。
郎牌特曲,來自四川濃香正宗。5億廣告投放集中在江蘇衛視,冠名了音樂類熱門節目 ——《不凡的改變》、《金曲撈》。重點或意在江蘇100-300元價格帶的白酒市場。
小郎酒,全國熱銷的小瓶白酒。廣告投放集中在浙江衛視,獨家特約冠名音樂類熱門節目——《中國好聲音》。音樂,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娛樂,廣告受眾覆蓋全國。
04
產品極度豐富、制造能力過剩,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過程,就是眾多產品、品牌淘汰的過程,最終會形成一個極少數品牌的寡頭壟斷格局。
空調市場中的美的與格力,碳酸飲料中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方便面的康師傅與統一、游戲平臺的騰訊與網易、牛奶市場的伊利與蒙牛等等。
要么第一,要么第二,或者是數一數二。否則,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這是任何品牌都追求的目標,也是任何品牌都不可能能逃脫的命運或機遇。
中國白酒行業,也正在加速的進入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歷史進程中,這也就是郎酒為何不惜大打擦邊球,也要進行到底的根本邏輯之一。
時間,真的不多了。
在外腦的策劃下,以定位之名,行搶奪消費者心智之實,郎酒的三個產品廣告,其實就是在搶占白酒三個不同細分領域、不同價格帶上的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一個有利的位置座次,最好是第一、第二。
只是這個外腦,做創意喜歡打擦邊球、喜歡拍廣告,三個產品拍了三個廣告,三個廣告就打了三次擦邊球。看來,水平真不是一般的好。
一起來學習下吧。
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
寄托的是郎酒在高端白酒、醬香白酒上的戰略意圖。希望在消費者想喝醬香白酒時,除了茅臺,優先能想到的是青花郎;希望消費者在挑選高端白酒品牌,除了茅臺,優先能想到的是青花郎。
至于,是不是貴州醬香,是不是正宗醬香,這并不在郎酒廣告意圖之中。醬香白酒,在全國的消費群體本來就非常小,只是因為茅臺而知名度較高。正不正宗,今天也沒多少人知道或品嘗出來。
相對,正宗與否的模糊概念,“第一、第二、最大”,這些量化、數字化的詞匯,更能讓人印象深刻。青花郎酒,選擇了“兩大之一”,將“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想像空間留給消費者。
這策劃水平及尺度掌控,的確是高。
顯然,貴州仁懷醬香酒同仁公開信中沒有找準靶點。“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兩大”之中 “大”的定義。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衡量,貴州茅臺都是當今中國白酒、醬香白酒的絕對一哥。那么,問題來了,青花郎酒是不是中國醬香白酒的另一個“之一"呢?
這個“大”的定義是什么?
青花郎廣告中,有一句很小字體給出了定義:兩大醬香是指產量、銷量、利稅數據”,來源2012-2016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統計。
按照這個定義及邏輯,青花郎的意思是說我是茅臺之外的中國第二大的銷量、利稅的醬香品牌。
完全沒毛病。
如果說,定要從這句廣告語中找出點瑕疵的話,有待商榷的是:一是要請白酒協會、稅收部門出具經審計后的數據來對照驗證,還有誰比青花郎更大。二是要緊緊鎖定是青花郎酒的數據,不能包括紅花郎、老郎酒,更不能是指整個郎酒公司的白酒數據。
郎牌特曲
來自四川,濃香正宗
如果說,青花郎酒廣告是在打貴州茅臺的擦邊球,那郎牌特曲的廣告,則明顯是在擦瀘州老窖的邊。
這句廣告,從內容訴求到表現力,讓人費解。但是,還真挑不出毛病來。
特曲、頭曲、二曲,是濃香型白酒生產流程中,對在不同時段摘出來的白酒的俗稱,也是對濃香白酒的品質等級的簡單劃分。
盡管以“特曲”命名的產品品牌中,瀘州老窖特曲最具代表性的,但只要是采用濃香型白酒工藝流程生產的,誰都可命名叫特曲,像五糧特曲、洋河特曲等。
郎酒,位于古藺,與瀘州老窖同屬四川瀘州。
濃香型,也稱瀘香型。50年代輕工業部是以瀘州老窖的濃香型工藝、標準命名的,后在全國推廣,故業界、學者譽稱瀘州老窖為“濃香鼻祖,酒中泰斗”。
郎牌特曲,廣告語中的“濃香正宗”,源淵在此。
為何還是能使用這句?同屬瀘州市,廣告像是川酒、濃香正名,于是瀘州老窖也就保持緘默。
從品牌傳播角度來看,郎牌特曲廣告的訴求,無法獨占、沒創新,像是替整個川酒、濃香型打廣告,任何一個川酒品牌都可這么講,明顯不是好創意。
這一點上,包括外腦、郎酒心里肯定都十分清楚。但廣告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賣酒。
郎牌特曲,主要戰場是在江蘇,據說在江蘇省取得了超過10億的年銷售規模。在洋河眼皮底下取得這樣的成績,相當了不得的。
在江蘇衛視投5億廣告,針對的就是江蘇市場,這是區域對焦。郎牌特曲,鎖定的競爭對手是洋河的海之藍、天之藍。郎牌特曲主訴求“濃香”、“正宗”,分別對焦的正是洋河的“綿柔、“創新”。綿柔型,是在濃香型基礎上細分、創新出來的。你是藍的,我就是紅的,這是(包裝)色彩對焦。
小郎酒,全國熱銷的小瓶白酒
這句廣告的邏輯,依然是搶奪“中國小瓶白酒的銷量第一的品牌心智地位”。
小瓶白酒,是細分市場。
“最、第一”等字眼是受廣告法限制,是不可以在廣告語中打出來的。所以,這是要靠廣告投放的力度來彌補、來強化、來刺激。
“熱銷”的前面加上“全國”兩字,有百億廣告規劃作支撐,久而久之,“最”字就會呼之欲出。
盡管郎酒廣告中并沒有講“小郎酒是全國最熱銷的”,但是“全國最熱銷的小酒”的潛臺詞,依然會順理成章的出現消費者的潛意識里,而且朗朗上口。
所以,有定位,關鍵還得有錢。廣告多了,不是你的,也是你的。百億廣告、三大單品、三大戰場,高明又狡詰的營銷,即將上市的傳聞。
在貴州醬酒同仁的怒視之下,又一次高明的展現了 “郎”的決斷以及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