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吸引力在于,對企業利潤沒有限制門檻、申報流程短、融資方式靈活,而且估值較高。按照新三板的標準,即便是企業虧損,也是可以上市的,因為新三板更看重企業的未來,這就使得一些在傳統資本市場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卻輪番在新三板市場上演。
有媒體曾報道某無盈利、無營收、無凈資產的“三無”公司,其若放在主板市場也只有退市的份兒。但是,這樣一家“三無”公司不僅于2014年3月在新三板成功掛牌,而且還于2014年6月底成功發行300萬股股份,融資1200萬元,解決了公司發展急需的資金問題。
因此說,新三板看的不是業績 ,而是前景,投資者更看重的是你未來能否盈利而不是眼下能否盡快套現——顯然,這些特性決定了新三板尤其適合一些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對于眼下酒水渠道電商平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方沃土。
對于酒類電商企業們來說,渡過了初始創業階段之后,企業紛紛迎來了發展的轉型升級階段,從開始的“價格戰”到今天的“服務戰”,體系逐漸完善之后企業面臨的資金瓶頸和人才困境等問題都需要一個資本平臺來解決。
況且,新三板在逐漸做大之后,也在逐漸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
7月31日,證監會發布的《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場外證券業務是指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外開展的證券業務。這也意味著,新三板正式告別場外交易舞臺,晉升為場內交易市場,而新三板的掛牌公司也躍升為高級別的上市公司之列。盡管,與新三板有關的各項制度措施暫時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但地位的提升再次預示了新三板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在經歷了一波高潮之后,新三板又似乎陷入了低迷境地。
有數據顯示,2015上半年,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的迅猛增長,新三板的成交量也較2014年有了大幅提升,2015年3月首次突破1.5億股。不過,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至今年7月,成交量陡然向下,萎縮至3533萬股。
縱然今年以來新三板的成交量有了數量級的提升,但與創業板相比,依舊是九牛一毛。即使在成交量最高的3月,新三板整月的成交量也難及創業板單日成交量的1/10。
有媒體報道顯示,8月12日前掛牌的所有企業中,近三個月內成交量為0的有1850家,占比58%,其中通過協議轉讓的企業有1837家。在三個月內有成交量的企業中,累計換手率不足1%的企業高達15%。
此外,投機的心理和欲望也讓這個新興市場多了不少虛幻的泡沫。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曾指出,盡管現在普通客戶可以借助專業投資新三板的基金來間接參與新三板交易,但這畢竟多了一個環節,而且以國內現在剛出現的新三板基金的管理水平而言,這樣做是否就能避免或控制風險,恐怕也不無疑問。他還指出,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些打擦邊球的做法,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開戶行為,這又增加了監管難度,也人為放大了風險。
今年4月2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官網罕見地掛出溫馨提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服務于創業、創新、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請投資人在關注投資價值的同時勿忘投資風險,保持理性投資心態。”
不過,對于那些癡迷的投資客和無畏的創業者們來說,這里依舊是一方沃土,來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期望自己是那一顆亟待發芽的種子。
怎么上新三板?
對于那些沖擊A股市場暫時無望的企業來說,先入“新三板”之列,未嘗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7月31日,酒仙網公開轉讓說明書出現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審查信息公開”一覽里,酒仙網沖擊新三板進程正式啟動。
加上此前已經成功登陸新三板的1919酒類直供以及6月在京啟動新三板上市程序的華龍酒業還有已經被A股上市公司青青稞酒并購后快速進入資本市場的中酒網,酒類新型流通企業已經開啟了搶占新三板的潮流。
毫無疑問,作為創新性的資本交易市場,新三板有著其特殊性和吸引力,而對象征著新業態的酒類電商來說,邁步新三板在促進企業管理和資本運營轉變的同時,也能促進企業本身的互聯網模式升級。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來,針對“創業創新”的政策不斷出臺。而那些走過了初創期,即將跨入成長期的企業比較適合掛牌新三板,因為企業發展到這一階段,已經無法滿足內源性融資,需要增加外源性融資。
“推進新三板掛牌是我們的一個重要項目,但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希望用互聯網工具,投入更多資源,全面提升中國酒類產品的營銷流通效率,把公司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酒業航母。”在談到掛牌新三板時,郝鴻峰如是說。
有專家認為,要上新三板有幾個條件是:第一,具有高成長性、掛牌新三板后未來成長空間巨大的企業;第二,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行業,比如互聯網、新媒體、通信領域等;第三,市場格局還未形成的行業,目前行業還沒有標桿企業。
顯然,對于目前的中小酒企來說,新三板猶如一個加速器,在行業未來格局尚不明朗的前提下,盡快上市占位獲取先發優勢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