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又滿血復活、全面翻身了?
截至8月31日,一共有19家上市白酒企業完成半年報發布。白酒行業總體營收超過1050.17億元,創造了新高度。
雖然,從絕對數據來看,茅臺憑借營業規模的優勢,上半年157.64億元的利潤額幾乎占據了同期上市白酒企業總利潤的一半。
但從半年報的整體數據來看,以五糧液、瀘州老窖領軍的川酒軍團的表現無疑引人矚目。從規模而言,4家上市川酒企業,半年總營業收入達到301.95億元;從利潤而言,舍得利潤增長高達166.05%,僅次于因股權變動而呈現高利潤增長的老白干,川酒軍團全部進入行業利潤率前十。
川酒軍團還有2家隱形冠軍劍南春和郎酒。由此看來,川酒“6朵金花”半年總體業績或將近400億元,總體領先的格局不變。
▲川酒上市企業半年報數據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作為王牌產區的“老大”,川酒的確不容易,因為誰都想干掉老大當老大。
在調整期四面楚歌的川酒,幾乎半年之間就“突然”翻盤,在2017 年完成逆襲,并在2018年上半年延續了這一正向增長。
這的確有些讓人驚詫:一是川酒的地面戰、村鎮戰、煙酒店戰完全不敵于其他產區企業;二是川酒的營銷團隊無論是數量還是執行力可能整體上都步人后塵;三是這五年深度調整期的前四年以洋河、汾酒、古井、牛欄山為首企業們開始無限接近于川酒中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的市場體量。
在我看來,川酒向好毋庸置疑,但這并不完全歸功于其經營智慧與運營團隊,更多幸運是趕上了宏觀經濟好時代,趕上了消費升級有錢買高檔酒的好時機:
第一,川酒的強勢仍然是高端化,只要保持傳統的高端酒打法、抓住時機,就可以扭轉乾坤;
第二,坐擁著讓其他產區羨幕加嫉妒的名酒名產區頂級資源,好產區支撐著品牌高端化,產區榮譽幫了大忙,而并不是川酒企業自身這五年做了多少功課;
第三,一線川酒高歌向上,二三線就會有空檔檢漏補缺,所以邛崍市政府高舉著白酒酒莊名產區的旗幟,即使沒有更多實效的作為,也讓邛酒2017 年大翻身;同樣在川南的高洲酒業以原酒優勢也獲得了高增長。說得更直白點,一線川酒(六朵金花)更多是靠天(天時與時運)吃飯,二三線的滿血復活是靠地(地利)+ 靠人(團隊)取得了階段勝利,并不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功勞。
換言之,川酒在這輪大好形勢之下還有很大的發展與想象空間。如果在制空權(高空傳播)密集轟炸之下,川酒的地面部隊更有戰斗力與執行力,川酒的精細化管理比黃淮區域更到位,我相信川酒將不僅僅是六朵金花的燦爛,更是全序列的,從高、中、低,從正宗濃香到濃而不同的全線發力。
川酒之興,更要明白好年頭給了川酒之“幸”。川酒一定要反思,為什么每逢調整期就會被其他產區大企業追得直逼城池?如果這輪調整期不是五年,而是十年、十五年,洋河會不會反超川酒老大,汾酒會不會成為新時代的汾老大?
加之前面還有茅臺這個標兵,這種很窩火的委屈可想而知。
珍惜宏觀形勢賜予川酒的發展與補課機會,川酒更應該自知,頭部雖然厲害,可腰部仍然無力,底部市場同樣在縮水,執行力、組織力、管理能力仍然與行業先進者尚有距離。
充分利用這輪經濟與消費升級帶來的中長期景氣契機,丟下盆地意識,放下老大意識,舍棄浮躁意識,川酒應該謙虛向茅臺、洋河、古井、汾酒、牛欄山、仰韶等學習,躬下身子跑市場,跨界借鑒新管理、新模式、新思想,轉變為從只是會“營”到“營”、“銷”結合的時代企業,這才是川酒真正不愧于這個時代的活法與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