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全國白酒陣營中,魯酒一直以兩大優勢為業內外所關注:芝麻香、低度濃香。拋卻目前芝麻香白酒發展的大環境不談,幾十年來,低度濃香型白酒一直是魯酒的驕傲。
但是,一場論壇卻大大刺激了“魯酒人”的神經。
7月28日,由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的“2017年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這場大會,云集了行業內絕大多數一線核心酒企和部分區域強勢企業。會上,五糧液集團等多家公司傳出了大力度運作低度濃香白酒的呼聲。
一個高舉“國字號”的“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竟然對“低度濃香發源地”之一的山東只字未提,被業內人士認為,這對于為“低度濃香”做出重大貢獻的魯酒是有失偏頗的。
山東低度濃香型白酒起步早,范圍廣,從20世紀80年代,山東白酒行業就順應形勢,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的戰略方針,下大力氣開始推廣研制低度濃香白酒,并形成了“低而不淡”、“低而不渾”的鮮明特色,使低度濃香型白酒成為魯酒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低度濃香型白酒在消費群體中的認知度非常高,90年代,魯酒低度濃香行銷大江南北。2010年9月5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召開了“中國濃香型低度白酒發展大會”,正式確定了景芝、泰山酒業、花冠、蘭陵、扳倒井、古貝春、趵突泉、孔府家等八家企業為“中國低度濃香型白酒著名企業”稱號,這些企業在多年的實踐和積累中,對低度濃香白酒的開發和研究中,形成了成熟的、系統的、獨特的生產工藝,獨特的產品風味口感。
這是迄今為止,在白酒行業內由國家級協會和省級政府層面聯合運作的最高級別的、為“中國低度濃香型白酒”確名的大會,會上確定的八家企業,也是目前被包括中國酒業協會等國家級協會和行業普遍認可的最高榮譽。
魯酒八家低度濃香型白酒企業,都是靠低度濃香型白酒起步并發展起來的。山東的企業基本是在依靠生產濃香型白酒生存和發展,從本土消費量看,濃香型白酒是消費的強大主力陣容,從拓展市場的角度看,魯酒打造省外市場的主力軍也是低度濃香型白酒。
山東的低度濃香型白酒在全國已經有著較為廣泛和認知度,在很多地方,“高度酒喝名酒,低度酒喝魯酒”的說法還在盛行著。大家都能看到的是低度泰山特曲、孔府家等產品在華南、華中等地非常暢銷,低度景陽春、扳倒井、蘭陵王、古貝春等也開始在省外區域市場占表現出不凡的潛力。所以,低度濃香型白酒作為魯酒的兩大特色也是傳統特色產品之一,需要各個生產企業持之以恒地做好、做深、做透。
長期以來,魯酒的低度濃香優勢,一方面是技術,更大的是市場優勢,38度及以下白酒產品,在山東市場具備有近百億元的長期穩定銷售額。淄博、濰坊、菏澤、濟寧等山東多地已形成較強的、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顛覆的低度酒消費氛圍,這在全國其他任何板塊,是很少見到的。
但是,讓人擔心的是,魯酒整體對外防御能力偏弱,山東整體酒業市場呈包容狀況,如省外低度濃香白酒集結式對山東區域市場形成沖擊,危險系數還是很大的。如何使魯酒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已經成為全體魯酒人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
業界認為,魯酒低度濃香可從以下六個方面尋找出路:
一、加大科技創新,塑造品牌影響力,塑造魯酒高端品牌形象;
二、共建環境友好型企業,構筑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三、找準宣傳定位,共同提升魯酒的整體形象;四、關注現代生活,倡導個性飲酒時尚,對白酒產品的功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五、堅持行業自律,履行社會責任,山東白酒行業在不斷做大做強的同時,共同創建和諧社會;
六、改變營銷格局拓展競爭空間,采取有針對性地省外“點射”市場,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在全國制造魯酒影響力。
目前,魯酒八家“低度濃香”企業正以“發展山東特色白酒知名品牌,全面振興山東白酒工業”的指示精神為目標,誠信經營,協作共贏,共同推動山東低度濃香白酒產業集群式發展,為魯酒開辟出一條可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