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披露接近尾聲,截至8月29日,滬深兩市19家白酒企業中,有18家公司中報全部出爐。
相比其他行業,白酒類上市公司上半年整體表現向好,18家公司中,除皇臺酒業繼續虧損,青青稞酒、金種子酒和迎駕貢酒3家酒企凈利潤在報告期內同比下滑外,其他14家酒企上半年均實現了業績同比增長的好成績,其中,沱牌舍得和酒鬼酒的增幅超過100%。
近八成酒企業績正增長
記者通過Choice數據統計得知,A股18家白酒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合計814.33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為251.16億元,同比增長25.5%。
上半年,在高端白酒量價齊升下,77.7%的酒企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對于白酒行業來說,本報告期內企業的業績也是自2013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
查閱各家酒企中報數據顯示,18家酒企中,有1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沱牌舍得、酒鬼酒上半年業績表現搶眼,在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增幅超過100%。另外,山西汾酒的增幅為67.63%,瀘州老窖增幅32.73%,口子窖、五糧液、貴州茅臺、古井貢酒、水井坊、金徽酒、今世緣的增幅分別為29.86%、27.9%、27.8%、25.6%、23.9%和22.2%。伊力特、洋河股份和順鑫農業的凈利潤增幅低于20%。
值得一提的是,一線白酒龍頭企業五糧液和貴州茅臺在高端白酒量價齊升的背景下,上半年均實現了較好的業績。
其中,五糧液上半年實現營收156.2億元,同比增長17.8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7億元,同比增長27.9%;而貴州茅臺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54.9億元,同比增長36%;凈利潤為112.5億元,同比增長27.81%。
相比上述11家業績正增長的酒企,在報告期內,皇臺酒業則繼續虧損,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為-5462.5萬元,同比下降190.96%;金種子酒凈利潤同比下降53%,青青稞酒凈利潤下滑29.19%,迎駕貢酒則同比下降0.32%。
事實上,白酒行業經過4年多調整后,白酒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一線酒企茅臺和五糧液率先完成結構調整,市場價格不斷攀升,也為其他著名酒企帶來價格上漲的空間,而產品提價給企業帶來的是豐厚的利潤,這從已經發布中報上市公司業績數據中清晰可見。
上半年酒企庫存673.22億元
從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上半年,多數白酒企業都取得了喜人的業績,白酒行業也出現了久違的熱鬧景象,當然,白酒行業的盛宴主要集中在以茅臺、五糧液為主的酒企身上,不過,此輪高端白酒量價齊升的背后,給其他次高端酒企業帶來上升空間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更加殘酷,三、四線酒企生存困難。
不過,作為行業龍頭的上市酒企來說,它們對企業對行業未來發展還是比較看好,這從酒企的存貨量上則清晰可見。
記者查閱白酒上市公司中報數據時發現,酒企們的存貨也逐年遞增。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酒企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委托代銷商品等,由于不同的酒企存在差異,因此,所有的酒企存貨并不一定都包括上述明細,但是,存貨里面一定包括基酒。
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18家酒企的庫存合計673.22億元,而上年同期為623.07億元,同比增加50.15億元,增長幅度為8%。
以2012年至2016年年報數據為準,具體到每家上市酒企來看,18家酒企每年都保持一定金額的增長,而且,增長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其中,貴州茅臺、洋河股份的庫存目前過百億元,其中,貴州茅臺2016年的庫存為206.2億元,洋河股份為122.2億元。而五糧液2016年的庫存為92.5億元。
以茅臺為例,2012年,公司的存貨為96.6億元,到了2013年變成118.3億元,2014年為149.8億元、2015年為180.1億元,2016年為206.2億元。每年保持20億元,最多40億元的增長。其他酒企也同樣均勻增長。
對于白酒上市公司高企的存貨,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白酒企業的存貨增長與服裝、食品等企業的庫存增長意義完全不同,白酒的屬性是越陳越香,具有增值的屬性,而且對于企業長遠發展來說,有足夠量優質的基酒,企業才有更好的發展。因此,對于白酒企業來說,酒企必須有一定量的存貨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