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持續3年的下滑后,今年上半年,我國啤酒產量終于出現了“回暖”現象。在此背景下,南都記者從部分國內啤酒上市公司公布的上半年年報中了解到,凈利潤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揚。
隨著國內啤酒消費格局的改變,高端化和小眾化將是國內啤酒行業持續聚焦的利潤增長點。對此,有行業人士也表示,今年下半年啤酒行業可能會出現利潤“飆紅”的趨勢。
產量回升行業集中度提高
最近3個月,我國啤酒產量遏制了今年前4月下滑勢頭,并出現了“回暖”。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綜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全國啤酒產量累計為2781.7千萬升,累計同比增速0 .8%,其中南都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至7月,中國啤酒產量同比分別增長0.7%、6%和1.6%。
而在產量略為“回暖”的大背景下,部分國內啤酒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成績“見喜”。
8月28日,燕京啤酒發布2017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63.38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4.91億元,與去年同比分別增0.71%和8.78%。
26日,廣州上市公司珠江啤酒今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為18.31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0 .83億元,同比去年 分 別 增1 1 .5 9 %和46.70%;而同期公布半年報的重慶啤酒(嘉士伯控股)上半年營收15.90億元,同比下降2.82%,但凈利報1.61億元,同比增64.55%;而早前公布半年報的華潤啤酒數據顯示,今年營收和凈利分別增3.7%(157.74億元)和100%(11.7億元)。
“今年國產啤酒見喜,實際上是獲益于產業結構改變與產品升級帶來的兩大紅利。”面對今年上半年部分啤酒上市公司業績,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南都記者表示,近年,隨著部分區域性品牌啤酒出現業績下滑,全國性的啤酒企業依托品牌、產品及渠道覆蓋了下滑份額,啤酒行業集中度較以往提高。
“除產業集中度提高外,上述部分啤酒企業通過兩到三年在中高端啤酒產品群進行布局并初步成型,搶占了少量進口高端啤酒的份額,這也在大型啤酒企業的半年報得到體現。”朱丹蓬分析稱。
下半年利潤或持續“飄紅”
實際上,相較過去三年,啤酒行業今年上半年“回暖”更多是“觸底反彈”。
南都記者從中國產業信息網綜合國家統計局顯示,自2014年后,國產啤酒的產銷量出現長達25個月的下滑。2014年至2016年全國啤酒產量分別為4921.85萬千升、4715.70萬千升、4506.40萬千升,整體處于下滑態勢。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國產啤酒產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費市場的碎片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
在業界看來,啤酒產量連續3年下降后,下滑空間已經不大,而今年上半年觸底小幅回升也是“意料之內”。而在行業回暖的過程中,啤酒企業紛紛升級產品結構,未來啤酒將進入碎片化、個性化消費階段。”對于上述變化趨勢,相關啤酒企業也進行布局。就前文提到的重慶啤酒、華潤啤酒和珠江啤酒為例,上述三家企業均已經或逐步向中高端啤酒市場進行產業布局。
朱丹蓬表示,大型啤酒企業今年持續往“高端”“小眾”轉型是主要表現,也是啤酒行業增長的直接關聯因素。他同時預判,今年下半年,啤酒行業將會呈現利潤持續增長的態勢,“即使體量不會增長,利潤也可能會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