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被商家譽為四字真言,是許多商家必爭的時間點。這個定律在白酒行業更為突出,許多白酒企業視中秋節為銷售旺季的開端。在市場規律的促使下,中秋節前白酒漲價也成了每年都會上演的戲碼。
國內白酒市場經過兩年多的沉淪,終于將在今年9月迎來領軍品牌的率先提價。7月底,一直被認為是白酒行業價格風向標的53度飛天茅臺酒,價格已從1099元升到1199元;8月3日,52度五糧液出廠價由每瓶609元調整至659元;8月8日瀘州老窖也宣布全面調價。隨后茅臺也應聲提高一批價格,8月17日53度飛天茅臺的最低批發價格上漲為850元。
雖然這次國內白酒企業集體漲價被視為白酒市場回暖的信號,然而也有許多業內人士稱此番漲價只是為了漲價而漲價,從市場預期和銷售結果而言并不樂觀,畢竟國內白酒市場依然處在低谷處徘徊。甚至有悲觀主義者預測,中秋節過后,白酒企業為了挽救市場或再次下調白酒價格。
白酒企業、渠道商擇機漲價是否可以掙個盆滿缽滿,抑或是碰一鼻子灰敗下陣來,現在過多分析哪個結果都是妄下評論。
面對國內白酒第一陣營漲價,相較前幾年消費者則顯得非常理智。國內白酒消費已經從前幾年盲目的面子消費過渡到大眾消費,許多高端白酒企業也就此調整策略,推出了中低端產品。在筆者看來,這次提價與其說是維穩核心產品,不如視為白酒企業對市場進行一次試探性的摸底調查。
然而,筆者不得不說,現在國內白酒企業處于深度調整期,許多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而且從白酒市場的現狀而言,全面回暖的信號并不明顯。如果酒企調整價格策略跟風提價,如同飲鴆止渴。而且對一些第二梯隊的白酒企業而言,可能會造成之前調整工作前功盡棄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