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酒業正處在大浪淘沙的淘汰機制中,就目前市場發展趨勢看,強者必將恒強,弱者必將消亡。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下,酒企的快速增長就是企業生命力,增長快則核心競爭優勢能夠聚攏,增長慢則企業生存時刻遭受挑戰。
然而在酒業市場格局日趨清晰化、層次化、穩固化的新常態下,一線酒企的布局已經完成,反倒是很多二三線酒企和地產酒還處在混沌之中。要么還沉寂于過去的思維模式,要么還未意識行業轉折點的就在眼前,導致企業運作思路混亂。
這是非?膳碌默F象,任何企業都要跟隨兩個方向去邊,一個是時代,一個是消費者。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過分追求革新,凡是要結合酒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最恰當的方向。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酒企失去增長,就等于失去生命,沒有任何價值。
酒企如何保持快增長?其動力從哪里來,有什么決定?
在全方位整合營銷時代,互聯網的信息透明化,早已不存在什么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市場與市場,市場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各個環節都是連通的。因而酒企的發展力,取決于頂層戰略設計的集中度,唯有資源高度聚焦、合理分配,才能保證企業在單一領域建立自身的相對優勢。否則酒企的精力過于分散,將直接把自身推向弱勢地位,失去正面競爭對抗的僅存相對優勢。因此,酒企快速增長必須保持戰略高度聚焦,結構集中度,增速越快,反之亦然。而結構的集中度是啟動快速增長的動力,這涉及酒企的三個核心層面。
產品結構:業績由單品或多品主導?
評估一家酒企的實力,不是看產品的量,而是看產品的質。酒企全年的銷售業績主要有哪幾款產品貢獻,或是由哪些產品貢獻。怎么理解產品結構的集中度?舉例來說,A酒企一款產品賣出500萬/月,B酒企五款產品賣出500萬/月。毫無疑問,A酒企的產品集中度遠遠高于B酒企,前者的增長更快。換而言之,酒企在發展的過程中,產品線不宜過長,必須要塑造不同價位段的幾款主推產品,繼而集中精力去攻市場。
從這個層面來說,也不難理解瀘州老窖制定的五大單品戰略,洋河在藍色經典系列之上再推出高端產品手工班。當行業處在告訴增長期時,瀘州老窖依托客觀的企業實力,以產品量取勝市場,尤其是在北方很多市級區域銷量都過億,比如保定年銷售總量就接近2億。當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全面回歸理性消費市場,超級酒企紛紛開始真刀真槍的品牌競爭。產品線太長意味著投入就越大,換而言之總體的運營成本就越大,消費者的選擇也就越模糊。而瀘州老窖此時推出五大單品戰略,發展方向非常聚焦,且結構很清晰。因為產品的集中度越高,能夠大大提升酒企資源的利用率,不會因產品過于分散導致資源嚴重浪費。
渠道結構:哪種渠道銷量貢獻最大?
當前酒水行業的渠道非常豐富,傳統渠道+新興渠道的組合為大眾購買提供了多元化便捷端口。通常酒企的渠道運營思路是能全進就全進,能鋪多少貨就鋪多少貨。但渠道是否有效,大眾的消費購買是最直觀的表現,很多時候酒企把產品鋪進渠道終端后壓根就不動銷。賣不動,終端要么找酒企換貨,要么退貨,容易導致酒企的成本過高,這肯定不是酒企快速增長的表現。
所以酒企的渠道集中度表現在哪類渠道貢獻了最大的銷量,就全力主攻哪類渠道。而不是為了鋪貨率高,一味的大面積開辟各類渠道終端,這就是典型的為了銷售而銷售。
互聯網為很多企業開辟了全新的購買入口,但傳統渠道依舊強勢。酒企不能盲目的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根據自身最容易掌控和資源集中的方向去拓展。比如說品斛堂酒業的豐潤高原生態石斛酒,在滇西區域保山市區每月銷量餐飲終端占70%,而商超、便利等渠道加起占30%。這就意味著豐潤在保山市區的銷量主要由餐飲終端貢獻,其他渠道的貢獻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