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蘭益松、茅糧、玉林泉等老酒企,品斛堂酒業的市場操作可謂是非常聚焦,從能夠培養消費者口感的餐飲終端開始攔截。品牌堂酒業在保山市場的操作策略也非常清晰、集中,根據餐飲終端網點的貢獻率排序,對那些銷售還有增長空間的網點,集中加派人手,同時對整個餐飲渠道適當增加促銷力度。而其他商超、便利終端就根據自然動銷率排序,對動銷率較高的網店,保持終端客情維系。如此操作,既強化了對貢獻率大的餐飲渠道的管控,也有效優化了商超、便利渠道,從而大大提升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合理利用。
品斛堂酒業作為云酒新興,無論是總體產能,還是品質生產標準,在云南都有相當的領先優勢。隨著品斛堂渠道集中戰略在保山取得成功,繼而在全省其他區域市場進行復制,效果還是非常明顯。在云酒代表品牌空缺的省內酒業大環境下,品斛堂算得上是正規品牌化酒企代表,未來在市場深耕細作的支撐下,必將成為云酒第一品牌。
區域結構:各市場總體產出率如何?
酒企在開拓市場過程中,區域劃分是最基本的管理邏輯。如果是全國性一線酒企,先分大區,大區再分小區域;如果是區域性酒企,通常都是按照市/縣進行劃分。比如一線酒企基本分為東北、華北、華南、華東、西北幾個大區,而省級地產酒,一個市就是一個區域市場,甚至是縣來劃分。這也是國內酒業特有的市場格局現象,超級巨頭和超級小頭共存,區域市場亦是如此。
如何看待區域結構集中度,決定酒企的增速?對酒企來說,要看是單個區域貢獻了80%的業績,還是有80%由多個區域產出。如果是單個區域決定了80%的銷量,而不是多個區域決定了80%的業績,顯而易見前者的集中度更高,酒企的操盤也簡單容易,這就是典型的區域市場貢獻率決定了酒企的業績。
就拿江西的四特酒來說,2015年總銷售額逾48億,其中38億是由省內市場產出,而省外市場只有10億產出,產出率可謂是天壤之別。隨著一線酒企的下沉,四特酒雖然在省內優勢非常明顯,很早就完成鄉鎮市場的覆蓋。但是外來品牌的涌入,給江西省內市場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四特酒也重新調轉頭夯實省內市場的渠道體系,鞏固大眾消費者的關聯。2016年之后,四特酒將目光全力集中到省內市場,適當壓縮了省外市場的綜合投入,市場操盤的眼光還是非常敏銳。
正所謂射人先射馬,大本營市場才是酒企生存的根本,也是全國跑馬圈地的根基。
新生的企業需要做加法,但成熟的企業需要做減法。無論是一線酒企,還是二三線酒企,又或是新興酒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競爭力。只不過是處在不同階段的酒企,所具備的實力不同,能夠撬動的資源也相差懸殊。但要想長久的生存下去,第一信條就是時刻保持自身的集中度,就等于時刻掌握發起競爭的相對主動權。從產品,到渠道,再到區域市場,聚焦最有利,貢獻最大的方向,這是基本的思維正確,同時這也將大大優化戰略發展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