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行業或難以重現“名酒”代表的輝煌和深刻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因市場經濟大潮涌來而成為絕唱的全國名酒評選,讓后來的“金花”評選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某種替代,并為酒類企業開辟出一條新的榮耀之路。
一直以來“川酒興則酒業旺”的說法被業界普遍認同,如今首屆川酒十朵小金花的評選,似乎又要為白酒復蘇周期注入一股強心劑。
2018 年四川省委全委會提出“川酒振興計劃”,明確要“高質量”地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力爭到 2020 年,確保全省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到 10%,產業規模達到 3000 億元;到 2022 年,全省產業規模達到 3800 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穩定在 40% 以上,利潤占全國的比重提高到 30% 以上,實現食品飲料萬億目標。
這一宏圖對于四川白酒行業來說無疑是機遇,也是重任。它考驗的不僅是四川名酒陣營(六朵金花)的沖刺能力,更考驗著川酒一二線陣營聯動發展的協調能力和抱團能力。
2019 年 1-5 月,四川省累計生產白酒 152 萬千升,同比增長 9.6%,占全國的 40%;重點監測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近 10%,利潤同比增長約 24%。一方面是整體業績層面的無可撼動,一方面是白酒作為四川省特色優勢產業,四川政府從政策、資金、品牌及市場多方發力,推進“川酒振興”發展戰略。
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四川白酒產業多次提出鼓勵川酒中小企業發展,助推川酒第二梯隊快速成長,但從企業和品牌自身的定位出發,豐谷、小角樓等部分有著一定產品力、市場發展基礎的二三線品牌,始終以地方名酒的身份在行業內獨自發展,并沒有像“川酒六朵金花”那樣,得到更多的市場關注和明確的價值表達。
隨著“十朵小金花”的盛開,陣營梯隊建設初步形成了框架,特別是二梯隊力量有了榮譽與品質認證標簽后,四川白酒的“金花勢力”又將策動怎樣的板塊新動能?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金花綻放·川酒力量
小金花誕生記
從開始籌備到如今正式落地,四川白酒首屆小金花的評選歷經了兩年多時間,漫長且嚴謹的過程,也反映出川酒上下對時隔數十年后再去掀起的“金花熱”的重視程度,因為這一勢力一旦列陣,必將引發全行業的震動。
2016年,省政府下發《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強調開展“川酒”品牌提升計劃,加強品牌梯度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業,依托行業協會定期開展“十朵小金花”等名優白酒評選活動。2017年,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的指導下,組織實施了“首屆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評選工作。自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全川白酒企業積極參與,各地行業協會、酒業主管部門共推薦近35家企業參與評選,經初步審核后,全省共有28家地方名酒企業遞交了申報材料。2019年7月,經過評審專家組的獨立評審,終于如期評選出“首屆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初選名單。
省經信廳和協會這次組織的評選工作始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審原則,本次評選工作有著鮮明的特點,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政府把評選“首屆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寫進了《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并列為《優質白酒產業振興發展培育工作2019年度工作計劃》34項重點工作之一。省委負責白酒產業的史哈常委非常重視,對“首屆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評選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協會少雄理事長、國春會長、曙光主席,省經信廳新有廳長都提出了重要意見。
二是建立評選工作領導小組。在省經信廳的領導和指導下,省經信廳和金三角酒業協會組建了評選工作領導小組,由省經信廳錦花副廳長擔任組長。并且組建了評選工作辦公室,承擔評選過程中的大量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三是研究制定了嚴格的評選方案和評審規則。先后組織專家召開了7次專題會議,充分聽取了專家意見,制定了評選方案、評選指標體系和評審細則,使四川十朵小金花的評審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四是建立了權威的評審專家組和專家團隊。為了確保評選工作的權威性,協會挑選了四川最優秀的白酒專家單擔任評委,以曾祖訓老師為組長,建立了專業知識精湛,實踐經驗豐富,行業水準一流的權威專家評審組,為評選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五是扎實實施評選過程中的各項工作。此項工作歷時近兩年,省經信廳和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組織工作人員赴貴州、河南等省考察學習,總結歸納外省行業主管部門及協會名酒評選工作的成功經驗;組織評審人員及第三方科研機構,深入參評企業生產、管理第一線,按照評選規則要求,抽樣申報酒品、采集窖泥及酒曲,實地考察生產環境、工藝流程、技改及設備更新等情況。
同時認真聽取四川省專家和企業的意見,結合四川實際,研究提出了具有四川特點的小金花評選的資質、條件、要求、評分標準等具體要素,具有較為科學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聘請專業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申報的財務數據進行了客觀梳理與分析,向專家組提供了扎實細致的評選數據。
六是切實保障評選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為保障評選工作的公正性、科學性、嚴謹性,評選辦公室特別邀請了省級酒業主管領導蒞臨監督指導評審工作;聘請了四川省成都市國力公證處對此次評審會的評審程序進行嚴肅的公證監督,保證了小金花評選在陽光下進行;派遣專人對評審會現場進行全程錄像,保留評審過程的影像記錄;評審會第二天,評審辦公室立即面向全社會對評審結果進行了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最后隨著2019年四川白酒行業年會的召開,十朵小金花終于綻放。
川酒的2018軌跡
自1952年起,我國先后舉辦了5次評酒會。四川作為白酒生產的核心優質產區,區域內的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全興、沱牌、郎酒先后獲得金質獎章。因“金”字招牌的名揚,以及中國人對于“花”和榮譽的聯想,于是“川酒六朵金花”的標簽,也逐步通過了市場與消費者的考驗,烙印在行業發展的河流中。
十朵小金花的誕生,雖然和曾經六朵金花綻放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但當前的歷史發展階段下,四川白酒重拾金花的戰略依舊具有深遠的意義。優越的自然稟賦、雄厚的產業基礎,特殊的商品屬性支撐和帶動著四川白酒產業度過了深度調整期,隨著白酒行業的復蘇,四川省白酒產業開始呈現企穩回升的發展態勢。并且在這一輪的氣勢浪潮中處于引領位置。
從數據上來看,2018年川酒“六朵金花”實現營業收入1285億元,占川酒整體的54%,五糧液、瀘州老窖和郎酒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五糧液集團公司奮力向千億目標邁進,銷售收入突破900億元;瀘州老窖瞄準重回“三甲”沖刺,銷售收入再上百億元,與洋河差距縮小;郎酒公司回歸“百億俱樂部”;舍得和水井坊利潤增幅接近或超過100%。它們之所以能夠呈現出強大的統治力,一方面來自于企業自身的名酒底蘊,另一方面從歷史演繹到現實認證形成的完整品牌與品質鏈條,為“六朵金花”品牌嫁接了雄厚的戰略資源基礎。
隨著瀘州、宜賓相繼邁入“千億級”產區陣列,以及邛崍產區內本土品牌及引入企業完成結構調整,四川白酒的產區效能進一步恢復和提升,形成了品牌與原酒兩條道路的快速成長。在全國白酒競爭中,川酒勢力的價值和影響力得到全面釋放,在產區概念逐步深化的當下,四川白酒產區的集群效應正引發新一輪的行業發展風潮。
在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的“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2018年度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了川酒在2018年的成長軌跡。一連串的落地動作反映了四川白酒自我賦能以及領跑行業的決心和信心。
在抱團行動層面。2018“川酒全國行”組織包括“六朵金花”在內的40余家名酒企業、300余款川酒精品在南京、濟南、鄭州開展促銷對接活動,進一步展現川酒核心價值,帶動二、三線品牌企業整體發力,打造并提升“川酒”的整體品牌效應,成為當前產區抱團發展的典型案例之一。同時四川白酒在“2018中國國際名酒文化節”、“國際名酒聯盟高層峰會”等活動中川酒陣營高調亮相,并抱團參加中國(瀘州)國際酒業博覽會、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2018山西(汾陽·杏花村)酒博會等活動,提升川酒品牌的美譽度、影響力。
在技術端則加大產業調研力度。深入研究產業問題,結合省內外白酒行業生產、管理、營銷第一線調研考察成果,先后組織兩次跨區域、跨產區、跨城市的專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同時為加強老窖池資源保護和利用、推動川酒區域品牌建設、提升川酒企業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協會和政府聯合科研機構制定了《四川濃香型白酒老窖池認定及建檔管理辦法》,并于2018年9月啟動了濃香型白酒老窖池認定及建檔工作,正式將窖池資源納入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除此之外還召開了四川省白酒產業中青年專家座談會,組建了四川省白酒產業中青年專家聯席會議,將圍繞白酒共性課題研究、中青年專家培養方面開展工作。
在傳播層面開展了全國主流媒體走進濃香帝國主題采訪活動,成立由全國30余家主流媒體組成的《全國媒體四川白酒產業觀察團》,建立常態化、專業化宣傳機制,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記錄和宣傳川酒在新時期的新作為、新成就,持續為川酒產業及濃香白酒發展發聲,為川酒振興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通過企業競合、技術升級、傳播深化等方式,四川白酒在2018年完成了與行業發展進程相匹配的戰略落地,這些已經常態化的工作內容,為四川白酒首屆十朵小金花的評選提供了良好的內外環境,因此2018年可謂川酒振興之路上的又一關鍵年。
川酒急需吹響反擊號
當前全國白酒行業競爭激烈,尤其是經過前十年的高速發展,以及近3-4年的深度調整,整個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正如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協會理事長王少雄所說,這種變化不是單一的,某個方面的變化,而是符合我國現階段發展要求的一種全局性、深層次的變化,涉及產業發展布局,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等各方面的深度變革。
但目前四川白酒在整體向好的趨勢下,仍舊面臨諸多發展難題,在這一輪川酒振興計劃中,涉及到產業鏈上下游的整治和規范,成為重要工作內容。例如根據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協會的報告顯示,四川省白酒行業“小散亂”現象仍然較為突出,小微企業太多,良莠不齊,全省白酒有證企業約1300戶,規上企業300余戶、僅占27%左右,同時還有大量小作坊,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加上它們生產場地分散,資源配置難度大。目前各大產區入駐酒業園區的企業還在少數,其他的大都分布于產區各地,難以形成規模。
其次,四川白酒企業大多沿襲傳統生產、營銷、管理方式,互相擠壓競爭,忽視發展模式創新,導致整個川酒產業,特別是原酒企業,強者不強,弱者更弱。陳舊的思維造成了發展的滯后,新的發展模式正在全國范圍內發揮巨大作用,但若川酒依舊躺在優勢上吃飯,那么面臨不進則退的危機。
有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四川白酒銷售收入增長速度卻一直在下降,川酒市場份額正在逐漸縮小。例如2018年,全國白酒行業實現利潤1250億元,四川白酒行業實現利潤344億元,占比27.5%,而僅僅茅臺一家的利潤就高達352億元,占比高達28%。作為國內的產業龍頭,四川白酒雖然產量、銷售收入在全國都是最高的,但橫向比較來看,效益與貴州相比明顯偏低。
當前,在應對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二輪變革中,貴州、山西等競爭產區的順勢崛起,為川酒帶來嶄新挑戰課題。對于川酒而言,在一線陣營奠定強勢行業地位的基礎上,為尋求更高格局的整合優化,讓政府把對區域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提上日程。
從全國白酒香型競爭來看,茅臺一飛沖天下醬酒品類邁入新的成長周期,來自茅臺鎮和赤水河流域的醬酒軍團頻頻亮相國內舞臺,一大批醬酒企業回暖復蘇。另外在非傳統醬酒生產區,一些有著醬酒生產歷史的品牌也相繼回歸,加入到醬酒熱的浪潮中來;而清香品類隨著汾酒復興加速,也形成了一股清香熱,香型抱團和競合發展認知加強。加上以糖酒快訊策劃的“南醬北清”活動為代表的清醬互訪加強,給傳統濃香強勢產區的四川提出了新的課題。
白酒企業結構以“六朵金花”為“頭部”,年收入約700億元,占比約為29%;“尾部”大量以原酒企業及小規模酒企為主,年收入約1300億元,占比達到54%;而“腰部”年營收1到20億元規模的酒企合計營收僅有300億元左右,只占13%,呈典型的“啞鈴型”結構模式。
隨著川酒“頭部”名酒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大,利潤高,占據產業鏈的高端價值,但整體發展已進入平緩期,后續提升空間還需要拓展;而“腰部”企業(以此次首屆十朵金花為代表)作為產業發展的后發優勢,有基礎,有自主品牌,有發展潛力,但缺乏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清晰認知,戰略方向上還需進一步明晰,還需要在產品品牌、規模效應和營銷方式上創新提高,狠下功夫。
在此背景下,川酒首屆十朵小金花的塵埃落地,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02、花香四溢·花開長艷
在六朵金花強勢增長的大環境下,十朵小金花的出現更像是一次傳承和遞進,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川酒的品牌矩陣,形成了新時期下川酒品牌的口碑效應,并依托相關話題的營造,讓川酒保持了高強度的曝光,這也是川酒產區集體發力的體現;同時未來也為川酒抱團出擊,參與行業競合提供了新的條件。“小金花”評選,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品牌快速塑造起行業美譽度與影響力,特別是在過去國家級評選取消后,這無疑成為白酒品牌拔高占位梯度的又一重要手段。
糖酒快訊產業研究院名譽院長鐵犁認為,計劃經濟時代的名酒評選,注重品質的提高,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廉物美、質量優異的產品起到一定的積極性作用。時隔多年,川酒再評‘十朵小金花’,顯然,它對進一步深化四川中小型白酒企業及新興品牌的成長與發展,促進市場開拓,加強品牌認知度具有一定價值意義。
新時代在頭部濃香企業的高位競爭下,如何“降維提升”是二線川酒的集體突破之路。此次金三角協會從巴中、綿陽、德陽、川西、川南等不同緯度,從小產地、工藝特色、產品風格特方面評出了“和而不同”的濃香(部分醬香)企業,不僅豐富了“川酒濃香”的產區價值,還彌補了中國酒業面對消費碎片化、年輕化、個性化的時代潮流下,如何創新發展的新課題,這是中國濃香白酒黃金產區的集體驕傲。
九石機構總裁、新食品雜志社社長、糖酒快訊CEO向寧認為,此次“小金花”榮譽授牌將更具特殊意義,標志著白酒金三角協會正從六朵金花的引領式發展,過渡到了濃香川酒大盤整體發展的工作轉變,“老金花光彩依舊,小金花初放有聲,它們是霸主川酒的‘雙生太極’,更是時代川酒的雙核CPU。”
花期有時,榮譽之外更是責任
截止 1989 年第五屆名酒評選之后,全國性的名酒評選便因各種原因未有提及下屆舉行日期。也因此,標榜區域力量的“金花”評選,正在成為一些擁有一定數量名優品牌產區的價值延伸點。其中,從豫酒的“六朵金花”到“五朵銀花”的評選,以及本次川酒二梯隊企業“十朵金花”的綻放,都可窺見一斑。
本質上,“金花”“銀花”的稱號至少具備三大好處。一是基于企業本身而言,擁有了一定品牌影響和市場認可的品牌,再加上政府、協會的集體背書和賦能,必然更加具備向上的動能。
這不僅是虛名,更有實惠,特別是那些對白酒產業相對重視的地方政府,無疑會有相應的政策傾斜。二是基于消費市場,讓消費者擁有更具象的產品選擇指向。能夠被“封號”金花、銀花的企業,毫無疑問都是優中選優,其必然具備相當的市場基礎及優異的產品品質。三是對產區發展有極大的助推作用。目前來看,敢于評定“金花”、“銀花”、等稱號的區域,無一例外都是優質產區,無論是豫酒所處的黃淮名酒帶,還是川酒所處的“川酒板塊”。只有具備天然優勢,才會有好酒生長。反之,在“封號”名優酒的傳承延續中和不斷豐富中,也必然會對產區發展帶來極大的推動。
在我們看來,“封號”名優酒呈現梯隊構型,正是產區化進一步成熟的重要標志。就白酒產區化來看,從最初的概念導入階段,到后來的行業助推階段,再到如今的市場普遍認知、產區結構分級階段,產區化正在不斷的完善和成熟。
也因此,無論對于企業自身,還是對消費市場亦或是產區發展而言,“封號”所體現的區域品牌梯隊化完善和豐滿,不僅是榮譽的表征,更具有極大的益處。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榮譽之外還有責任。從“十朵金花”評選規定三年“有效期”上不難看出,被“封號”的“金花”們是有花期的。這就對這些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自身不斷進化,更有責任和義務去推動更多的兄弟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整體進化。從這點上來看,比之當年的全國性名酒評選“低頻評選、一次定調”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時代性。
至少,能夠較好地促動被“封號”的企業有意識地去發展壯大,同時也給了許多未被“封號”企業“爭上游”的機會
金花啟示錄
金花綻放是川酒陣營的一次大閱兵,作為白酒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四川產區的創新發展模式,值得各區域學習借鑒,同時結合自身的品牌構成和產區發展特點,制定因地適宜的產區、政府、企業、協會聯合推進模式。對此行業各智業機構專家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和君咨詢高級合伙人李振江:評定“十朵小金花”和此前評定“六朵金花”,是積極的行業現象。通過權威部門對企業的發展、品質和經營做出重新評定,對行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以公眾的視角向行業、社會以及消費者傳遞真實的企業狀態和面貌,以品酒的方式表現出來,具有正視聽的作用。
第二個方面,行業通過公開、公正的方式進行評比,是對被評定企業近年來發展的肯定,同時也為其他酒企樹立發展目標和指明發展方向,無論對整個行業的良性競爭和促動酒企發展,都存在重要價值。通過評優評選樹榜樣樹標桿的方式,使行業在多維度下,綜合考量消費者對于品牌認知和企業品牌經營,具備全方位的評估和判斷效果。
對于其他區域中白酒品牌評定,關鍵點在于當地行業協會對區域范圍內酒企評定的因地制宜,需要解決其中的流程和內容以及評定標準的問題,通過公平,公正,多維度,多角度的方式來去完成這項工作。
針對酒企“梯隊性劃分”,存在多維度的方式方法,在行業發展到目前,行業黑馬屢有亮眼表現,可行業黑馬并不在評定范圍內,卻具備相對較大的成長潛力,這就對整個評分系統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具有更寬泛的和更具包容性評價指標,與此同時,還須具備這種行業的引領性和權威性。
北京卓鵬戰略董事長田卓鵬:四川是品牌大省、產酒大省、銷量大省也是名牌大省,10朵小金花的評選將促進川酒板塊均衡發展,進一步提升四川酒業在全國市場中的份額。產業興起要扶持產業龍頭,此前曾評曾選出“六朵金花”,現在則扶持“小巨人”。小巨人需要體量支撐,比如,目前要有過億規模,未來將突破三五億,甚至有可能會是十個億。
作為川酒腰部力量,擁有政府背書的“十朵小金花”,將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行業影響力,提升品牌價值,中部力量的崛起將對推動未來四川酒業板塊,名酒的占有率、品牌的占有率、包括整個市場份額占有率的提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每個省份都需要有分層級的梯隊建設劃分出省級龍頭 區域龍頭 小巨人,無論哪個層級的梯隊建設須立足于大本營,在梯隊建設過程中,需要政府出面、協會指導、地方扶持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等才能發揮更加好的效果。
糖酒快訊產業研究院名譽院長鐵犁認為,計劃經濟時代的名酒評選,注重品質的提高,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廉物美、質量優異的產品起到一定的積極性作用。時隔多年,川酒再評“十朵小金花”,對進一步深化四川中小型白酒企業及新興品牌的成長與發展,促進市場開拓,加強品牌認知度具有一定價值及意義。
行業酒水觀察家歐陽千里:川酒的健康發展,既需要“六朵金花”(老名酒)的引領,也需要“十朵小金花”(新名酒)的發展。川酒想要做強,不僅要有一線名酒,也要有區域強勢酒企作為必要補充,才能構建川酒的“有生力量”,支撐川酒濃香份額在全國的絕對占比。
對于行業而言,在五屆國家名酒評選中白酒誕生17家,川酒占6家,如今皆為全國知名酒企。“十朵小金花”的評選,更多的激勵、鼓勵中小酒企有信心做強做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找準自己的定位,尋找合適的市場機會“逆風翻盤”。
相較于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份,四川省政府及地方政府自1996年起便大力支持白酒行業,不僅重視程度高,而且制定的政策及規劃切實可行。無論是層級劃分,還是梯隊建設,相對合情合理,既能照顧大酒企的發展需求,又能兼顧中小酒企的發展需要,形成有序競爭。反觀河南、山東及安徽,并沒有絕對龍頭酒企,而以省為代表的酒在全國的美譽度又沒有那么高,所以不僅難以走出去,而且相互之間競爭激烈。例如我們曾看到“川酒全國行”,卻未曾聽過“魯酒全國行”或“皖酒全國行”。
北京正一堂常務副總經理邵伶俐:四川培育十朵小金花是明智舉措,作為白酒產業強省的做法對于其他省份,一方面是具有學習借鑒的作用。當地協會和政府應注重學習四川助力白酒企業的舉措,培育有當地文化特色、當地品質風格的白酒企業。
但同時,四川具有其特殊性,其他省份的白酒產業尚未能達到這樣的發展程度。對于像山東,安徽,河南等區域市場,目前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最主要是解決龍頭企業和名酒企業的對抗競爭能力,需采取扶植大型企業,振興龍頭企業,發揮領導群體的作用。
在這些省份采取劃分梯隊層級的做法,主要受益的仍是頭部品牌,其他企業則很難從中獲益。相較于舉全省之力,扶植整體產業群,地方縣市政府采取此舉措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可以做到針對性的對地方特色酒企進行有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