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可以說,巨剛的眾籌黃酒之所以會出現,與他曾經遇到過的“不為俗市接納”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從近期發生的一件事上便可見一斑。
很多年前,巨剛曾在保利拍賣的冊錄里看到過一個器型,因為很喜歡就一直記在心里,也曾先后給幾個客戶看過設計圖,希望能做成一款產品,但都未能如愿。
設計不被客戶認可,并不代表設計不好,但當時的主導權不在他手上,以至于這個想法多年來一直埋在他心里,直到他開始嘗試巨剛眾酒這個項目。
“自己做產品的一個好處是一個東西首先要自己喜歡,所以在籌備中秋產品的時候,我帶著設計圖和龍泉青瓷藝術研究所的老師商量,如何平衡器物與標準化酒瓶生產的關系,這個度很關鍵。”最終,這個一直藏在他心里的器型在最近變成實物。
“從草圖到泥胎實物,這個設計歷經了快五年,賣了好幾個甲方都沒成。難得自己喜歡,終于可以把它燒出來。”前不久,巨剛在微信上說。
之后寧小剛評論道,“我就說嘛”。
一直游走在酒業和藝術之間的寧小剛,之所以創辦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與他長期以來對酒業的觀察有著很大關聯。在他看來,酒行業過去在文化表達上一直都是在“刨祖墳”,過于強調歷史,他希望通過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為現在的人創造文化的價值、藝術的價值、精神的價值,并且衍射到未來。
他還認為,白酒和世界知名品牌相比一點都不差,走向國際也是有路徑的,只是以往的文化表達不是老外能夠理解的方式,未來應該用文化和藝術帶路。
“人”、“精神”、“分享”,是寧小剛對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文化內核的理解,他說在釀酒大師藝術館,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博物館的概念,而是藝術館的,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產品和文化創作中心、分享中心、推廣中心。
在談及光合原品的創業背景時,光合原品聯合創始人張賢瑋曾表示,傳統白酒大多喜歡用上千年白酒文化來宣揚,但在他看來這不是觸動人心的情懷,因為千年文化跟用戶并無關系。“真正的情懷,是沒辦法滿足一個泛大眾群體的,而應該是小而美的,是基于用戶自身出發的,是關注個體內心的。這是光合原品要做的事,也是我們不懂白酒的幾個人,敢于在白酒行業創業的原因。”
不難發現,目前這些酒業文藝復興先行者都有著鮮明的個人意志和個人情懷,并且他們的成功之道也在于吸引擁有相似審美和價值觀的人群。在以前,受限于時空差別,找到這些擁有相似氣質的人是件很困難的事,直到互聯網被廣泛運用。
互聯網讓個性成為可能
眾籌網站、微信公眾號,甚至個人微信,漸漸成為當下流行的傳播平臺。這些帶有鮮明個人特質的發聲途徑,讓原本并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可以憑借相似的愛好、審美、價值觀而迅速建立聯系,而聯系,正是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基礎。
在巨剛的個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幾乎每一條信息都是圖文并茂。
光影之間,杯盞錯落有致,加上感性的文字,都在傳遞出一種美感。有很多人正是被這些圖文的美感所吸引,從而參與到巨剛眾酒的項目之中。
推動巨剛眾酒成為現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眾籌網站的興起。
“因為沒有任何知名酒廠愿意從酒品到包裝,單獨為你生產1000瓶酒,而量產的黃酒又無法滿足我們的個性化需求,最終我選擇了眾籌,并超預期實現了目標。”
眾籌聚沙成塔的力量,讓更多如巨剛一樣的產品設計者或者初創企業及個人,可以依靠大眾的支持,獲得更多的產品主導權。這也進一步激勵了更多的創業者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當然,互聯網再偉大,前提也都需要一個好的產品或創意來支撐。特別是在文藝復興時代,大眾對于產品內涵的感知能力越來越敏銳,他們不會因為你送了一個打火機或是鑰匙扣而支持你,也不會因為產品價格低廉就選擇你,最關鍵的仍然是你的產品能打動他們,吸引他們,而這正是人文的魅力。
如果說文藝復興就是酒行業正在尋找的未來,那么,它到來的意義就在于喚醒酒業對于人文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