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難裝舊酒,十余年間酒業市場日新月異,競爭趨勢不斷白熱化。高明的財技已經很難取代真正的產業融合,一時精巧的資本運作或許能帶來一場短暫的品牌狂歡,但缺少基本面支撐,大多終于瀟瀟雨歇、曲終人散。
8月5日,維維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維維集團擬向徐州市新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2842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7%,若本次轉讓實施完成,新盛將成為維維第一大股東。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昔日“豆奶大王”如今改換門庭,令人唏噓不已。而說起來,維維與白酒行業的羈絆也還不淺——2006年,維維股份收購雙溝開始涉足酒業;在將雙溝酒業“還給”宿遷市政府中嘗到甜頭后,維維又于2009年收購枝江;枝江的亮眼表現讓維維有些飄飄然,于是其又在2012年收購貴州醇擴展酒業版圖。可惜的是,此后受多方面影響,枝江狀態一蹶不振,貴州醇更是連年虧損。2018年年底,維維股份將貴州醇出售給了維維集團以期止損。
而據業內相關人士猜測,枝江酒業也有可能重蹈貴州醇的命運之路。
一直以來,白酒的高利潤率與行業的繁榮景象總引得不少業外資本入局“飲酒”,除了維維,還有收購過貴州懷酒的海航物流、斥資150億元打造領醬國酒的娃哈哈、專門成立豐聯酒業運營白酒業務的聯想等等,然而卻是興者寥寥衰者多。
“黃金十年”后的深度調整期對整個白酒行業都造成了巨大沖擊,這不可否認,但是多數外資主導的白酒企業沒從那段沖擊里回過神來,自身的原因卻是不可忽視。
首先,資本的“思想”層面有了偏差,其并非為了跨界轉型在白酒行業深耕,而是想乘著行業紅利進行短線投資、賺快錢。然而,白酒行業本身卻是需要在品牌打造、渠道建設、消費者培育等多個方面進行長周期、多資源投入的,這與外資初衷相違背,自然世事難與人愿同。
其次,資本入主后會帶來管理層的換血和運營團隊的重組,其對白酒行業的周期性與經銷商體制的把控不準確,難免在激烈的競爭中掉隊。對此,也有人士表示,在收購過程中以穩定的銷售團隊進行過渡,并在收購后依然放權,讓專業的人放手去做,或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白酒品牌經營在市場中的充分競爭性。未長期深入做過市場調研、苦練白酒營銷術便跨界入局,在企業決策層面會導致緩慢而脫靶,更難談得上對市場進行精準地前置性投入。而決策流程緩慢、政策反復易變對于整個執行系統帶來的隱患,更是顯而易見。
最后,微酒也提醒您,戰略千萬條,發展第一條;“飲酒”不規范,業績兩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