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銳VS銳澳:預調酒關鍵時刻
危機時刻:夜場生與死
說起來,如今大紅大紫的預調酒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曾因選錯了對手,差點曇花一現。
早在十年前,百潤總裁劉曉東為談生意,出入上海夜場,見慣了其中的揮金如土。百潤當時做香煙香精,一百多位客戶一年的銷售額,抵不過夜場一套雞尾酒一個月的銷售數字。劉曉東不禁怦然心動。
上海夜場燈紅酒綠,啤酒、洋酒、飲料三分天下。劉曉東并不敢直接與洋酒們硬碰硬。軒尼詩、人頭馬、芝華士、帝王伏特加、威士忌……個個財大氣粗。劉曉東別出心裁地把伏特加和果汁搭配在一起,一個酒不酒,飲料不飲料的新產品——銳澳預調雞尾酒誕生了。
權衡再三,劉曉東為銳澳定價20元(夜場比正常渠道貴一倍以上),希望能低調地啃下一小塊蛋糕。沒想到,銳澳20元的定價讓洋酒們看不起,但與雪碧、可樂齊平,自然招惹了飲料們的不滿。
夜場渠道基礎深厚的雪碧、可樂悄悄把侍酒師和服務員安插在銳澳的促銷員周圍。為了拉攏侍酒師和服務生,雪碧還根據自己產品的瓶蓋數量給對方計算扣點。
劉曉東狠著心把銳澳零售價提高到30元,希望留出更多利潤獲得侍酒師和服務生的推薦。偏偏此時他又犯了一個大忌,30多元的價格剛好進入了另一個陣營——啤酒的價格勢力范圍。
這立刻引起反彈,青島啤酒率先施壓,先是包場,后是買斷;百威隨后發難,將促銷員數量增加一倍,以二圍一的策略死死黏住銳澳,促銷、包場一個接一個;隨后喜力、健力士、科羅那以排斥的姿態群起圍攻,夜場經驗極度匱乏的銳澳寡不敵眾。
但有一雙眼睛默默關注著四面受敵的劉曉東——古巴百加得酒業亞太區掌門海洛德•戴維克認為,百加得旗下雖有灰鵝伏特加、帝王威士忌、卡薩多雷龍舌蘭等數十個烈酒品牌,但急需開辟新增長點。銳澳的橫沖直撞,讓海洛德意外地發現了市場機會。
于是銳澳又添一個新對手。
百加得推出的冰銳朗姆預調雞尾酒,雖然憑借著集團勢力毫不費力地進入上海最知名的十三家夜場,但幾乎重演了銳澳的出師不利。
2008年,冰銳銷售慘淡,偌大的上海灘銷售額僅僅幾百萬元,受到總部點名批評。而銳澳負債2500多萬元。百潤董事會象征性地收了劉曉東100元錢,把銳澳品牌賣給他,算是懲罰,也算是面子。
翻盤時刻:“白場”戰役
夜場渠道的扼殺幾乎讓預調雞尾酒絕跡江湖。劉曉東和海洛德雙雙陷入僵局。
而此時,電商悄然興起。一天晚上,住在外灘的海洛德從電視上看到馬云向淘寶追加20億元人民幣的新聞,一下子興奮起來。
腦洞大開的海洛德隨即大量撤銷夜店促銷。除了保留基礎的鋪貨外,幾乎把所有產品都搬到網絡上售賣,并且把價格降到10元一瓶。
冰銳依靠絢麗的色彩,豐富的品種,加上雞尾酒的招牌(雖然是預調),在網上一亮相,就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大家特別喜歡把冰銳的圖片發到網上曬一曬,感覺頗有格調。不過一年時間,冰銳銷售突破3000萬瓶。
劉曉東也醒悟過來。預調酒的出路不在夜場土豪,而是追逐時尚的年輕人!
劉曉東打出定位更顯精準的“小姐妹聚會的青春小酒”口號,直接把產品定位為年輕女性專用,并且宣稱,這是白場(相對夜場而言)雞尾酒。
對于初入社會的年輕女性,聚會頻多,喝飲料不能助興,喝酒容易失態,“小姐妹的青春小酒”時尚又有范。一時間,銳澳蓋過了冰銳的勢頭。2010年,銳澳實現盈利1000多萬元。
預調酒可謂就此度過生存危機,但這也意味著,銳澳和冰銳這對曾經的夜場難兄難弟,正式在“白場”掐上了。
劉曉東和海洛德都意識到電子商務的帶動作用非同小可,也明白要進一步擴大產品影響,必須線下推進的道理。
首先是拼進店費用。銳澳把進入KA大賣場的費用提高20%,冰銳就比銳澳還高10%;其次是拼銷售返點;第三是比給經銷商的賬期優惠。這三板斧本是常規套路,但細究雙方戰術,還是有差異。
說到底,冰銳采取的是大經銷商制,一個區域交給這個大經銷商,然后依靠這個大經銷商招募更多的二三級分銷商。銳澳采取的是一個城市一個經銷商,不設二三級經銷商的制度。兩者的差異很快顯現出來。
冰銳的大經銷商,很快發展了許多二三級有著各種關系的分銷商。憑借地頭蛇們的關系,冰銳占據了幾乎所有一線城市的KA,以及賣場中最醒目的貨架。
銳澳不設二級經銷商,那么要求這個經銷商必須具有全渠道能力,但是這種全能型經銷商少之又少。打拼了數月,銳澳僅僅進入華潤、家樂福等有限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