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是品酒師,醉愛醬香酒——習酒全國消費者體驗互動活動北京站”開幕,鳳凰酒業君作為現場直播媒體,全程見證了習酒與北京好酒之人的高密度互動。品酒過程主要包括“香型評判”、“酒度差”、“醬香酒輪次差”、“質量差”、“習酒與其他酒的風格差”等五個環節,盡管全程時長達3個小時,但竟無一人提前退場,而且互動竟然達到“全程不斷電”的熱度。
于是筆者不禁想,許多酒類品鑒文章在網絡上常遭差評,認為白酒就是“酒精勾兌”,而卻有許多酒民在生活中有對白酒情有獨鐘,甚至對酒局趨之若鶩,F場一位消費者在品酒前接受筆者采訪時說,“我喝什么酒都一個味兒”,但到了最后一個環節卻能相對精確地識別出茅臺酒、習酒窖藏1988、紅花郎15年和金質習酒等4款同樣出身赤水河畔的醬香酒的風格差異,并因此高興地手舞足蹈,與同伴擊掌相慶。
不僅是他,還有許多消費者在現場認真聆聽中國白酒國家評委向祖祥講解白酒品評知識之后,竟然能夠舉一反三,自創許多非常規的品鑒技巧。
由此可見,消費者對白酒其實愛恨交加,在與其他酒種競爭的起跑線上,白酒還有機會重新贏回消費者的青睞,但前提是認真做好消費培育,尊重消費者的同時,更應當致敬釀藝,潛下心來,不厭其煩地與消費者進行分享,而不能再孤芳自賞于別人不必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