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葡萄酒其實在中國市場曝光率并不高,大部分葡萄酒專業人士和消費者都不太了解這個產區國。不過,如果我提到2012年中國市場已成為羅馬尼亞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13年和2014年分別是第二大和第三大市場,過去的2014年,如果以出口額計,中國是羅馬尼亞葡萄酒的第二大出口市場。聽到這些,估計有不少人會感到驚訝。作為一個實力不弱的產區國,說實話,以前羅馬尼亞葡萄酒在中國國內的市場推廣活動,除了偶爾有點酒商自發的產品推介活動外,較少有產區組織或是官方機構的聲音發出。
對于這個相對陌生的產區國,我們首先簡單了解一下它的概況。
羅馬尼亞現屬于歐盟成員國,位于歐洲的東南角,那里也是藍色多瑙河匯入黑海的區域,有著悠久的釀制葡萄酒的歷史,追溯起來超過4000年。相傳酒神狄奧尼索斯就居住在這里。羅馬尼亞和世界著名精品葡萄酒產區波爾多、勃艮第和皮耶蒙特處于同一緯度帶。
這里種植著眾多國際或本土的葡萄品種:
以黑皮諾(Pinot Noir)、梅洛(Merlot)、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Syrah)、夏朵內(Chardonnay)、灰皮諾(Pinot Gris)、長相思(Sauvignon)等為代表的國際化品種;還有以Feteasca Neagra, Babeasca, Mustoasa de Maderat, Negru de Dragasani、Feteasca Regala, Feteasca Alba, Galbena de Odobesti, Zghihara de Husi、Tamaioasa Romaneasca, Busuioaca de Bohotin等為代表的本土品種。
羅馬尼亞紅白葡萄酒生產比例在2014年的數據為:白葡萄酒占61%,紅葡萄酒占39%。有原產地名號(DOC和IGR)的葡萄酒占28%,日常餐酒占72%。
羅馬尼亞從1928年起就是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成員,曾在2013年6月還承辦的36屆世界葡萄與葡萄酒代表大會。
羅馬尼亞的葡萄種植面積在歐盟成員國里排第五位;葡萄產量位列第五;葡萄酒的總產量位列第六,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國之后。
從全球范圍來看,羅馬尼亞在葡萄種植面積和葡萄酒產量方面,也位列前15大產區國。
現在羅馬尼亞有超過一百萬人在從事與葡萄和葡萄酒相關產業的工作。有超過5%的耕地面積在種植葡萄。葡萄種植相關產業約占14%以上的蔬果農業產出。羅馬尼亞葡萄酒行業的市場規模約在3.5億-4.5億歐元范圍內。
我們不難看出羅馬尼亞是歐洲頗具實力的老牌葡萄酒生產國,而它在華的“低調”其實和羅馬尼亞的葡萄酒市場特殊性,以及以往的市場策略有關。
羅馬尼亞是個以內銷市場為主的葡萄酒產區國,葡萄酒貿易對外一直存在較大逆差,出口比例很低。以2014年為例,葡萄酒國內產量約為3.84億升,而國內消費量為4.08億升,有明顯缺口,所以羅馬尼亞葡萄酒的進口量約為0.34億升,而出口量僅為0.104億升。而從進出口金額來算的話,出口額為1.94千萬歐元,而進口額為3.61千萬歐元,葡萄酒貿易逆差達1.67千萬歐元。
除了以內銷為主的原因以外,而且由于政治和歷史原因,羅馬尼亞在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重返西歐市場。在重點開拓西歐市場的前提下,對遙遠的中國市場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因此導致羅馬尼亞葡萄酒很少在中國市場有推廣動作。國內展會上非常偶爾才能看到一兩家經營羅馬尼亞葡萄酒的公司。而如果通過網絡信息檢索可以找到的以羅馬尼亞葡萄酒為主的進口商也是寥寥無幾。這說明,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了羅馬尼亞葡萄酒出口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國內的經銷商更多的還是以輔助及豐富產品線的角度在經營著羅馬尼亞葡萄酒。
不過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在近10年內的快速崛起,不少與羅馬尼亞有關聯的華人和資本,開始把目光放到了性價比不錯的的羅馬尼亞葡萄酒上,雖然沒有在華的推介動作,可由于羅馬尼亞葡萄酒的一些市場優勢,使之在中國市場表現出色。2014年羅馬尼亞出口到中國大陸的葡萄酒共有1.18百萬升,合一百五十七萬瓶。出口到中國大陸市場總金額達到2.8百萬歐元,約占羅馬尼亞葡萄酒總出口額的17%。國內經營羅馬尼亞葡萄酒的進口商,主要以浙江以及廣東地區的進口商居多,溫州、寧波、深圳等地有幾家進口商羅馬尼亞葡萄酒的經營規模已經初步顯現。
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羅馬尼亞葡萄酒生產商也看中中國市場的龐大和潛力,為了避免歐洲的單一市場風險,也開始積極到中國來參展推廣。羅馬尼亞葡萄酒協會(APEV ROMANIA)還投入預算,組團參加中國有影響力的葡萄酒展會。如今年(2015)11月在上海舉辦的ProWine China,就能看到他們的展會專區。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享受到羅馬尼亞葡萄酒的高品質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