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家無人便利店叫繽果盒子。它是第一家24小時無人便利店,大約十幾平米左右的面積,它的名字叫繽果盒子。與其它便利店不同的是,它24小時營業,而且店內是沒有收銀員的,你可以自主購物。
如果你想購物,掃一下二維碼,經過識別之后,就可以進入店內去選購商品,選購完畢之后,將商品一個一個放到感應區上,旁邊的感應器的顯示屏上就會顯示產品的名稱、價格。現在產品只能一次放兩三個,放多了有時不能識別。全部結算完成之后,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寶結算,上面有二維碼,掃一掃可以直接付款。這就是無人便利店的一個體驗過程。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伊利、娃哈哈近期也紛紛宣布布局無人便利店:6月25日,飲品界老大娃哈哈和研發無人零售店鋪技術的深藍科技簽訂一份“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Take Go無人店協議。隨后,乳業大佬伊利也計劃在2000多個社區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的無人便利微店。 阿里也宣稱,即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阿里無人超市“淘咖啡”。“淘咖啡”將是一個占地達200平方線下實體店,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可容納用戶達50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呻S場地面積而增加的店鋪。
實際上,去年開始無人便利店在國外已經有所嘗試。去年底亞馬遜在西雅圖推出的實驗性質的AmazonGo商店,在這家商店沒有任何售貨員,顧客選擇好商品之后,完全不需要考慮結賬,直接往門外走就行,徹底顛覆了“挑選商品——排隊結賬——確認付款”的傳統購物程序。AmazonGo商店也是全球第一家推出的新零售店鋪。
業內普遍認為,無人便利店將在2017年集中爆發!那么無人便利店真的是下一個風口嗎?我們從幾個維度來分析一下:
從資本角度看,無人便利店極大地減少人工,應用場景多,可規;瘡椭颇芰,這是資本比較關注的。
從消費需求角度,無人便利店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利,花錢買便利的消費習慣在90后、00后體現的很明顯,在70后、80后的中產富裕階層也體現的越來越明顯。
從經營角度看,雖然無人便利店效率高了,成本更低了,但是用戶體驗降低了。有人便利店靠服務打動人,賣的是產品價值+感情價值+服務價值,無人值守,意味著完全靠商品與場景來打動消費者,特別是會倒逼便利店的商品供應變革。
在技術上雖然早已有成熟的支持現金找零的自助掃碼系統,可是使用現金支付的消費者還在一定數量上存在。而且普通人掃碼速率和專業營業員根本無法相比,一旦排起隊,這后果可以想象。同時這套自助掃碼系統軟硬件設備價格不菲。
無人便利店是否會成為真正的風口,真正的決定因素在于消費者的素質。偷竊、惡意破壞等始終是無人便利店繞不過去的問題。此外,無人便利店還存在著變成街頭垃圾箱,甚至居無定所人員居住點的可能性,這樣會極大的降低資本的效率。
不過不管你愿不愿意,新零售已經來了,這會影響現有的傳統渠道,也會影響未來新零售的變革。但是同時也有人 持一些反對意見,認為這個試驗店還有待觀察。比方說物美便利店的總經理董剛認為,類似繽果盒子這樣的便利店,其實不算便利店,而是改造版的無人售貨機。因為繽果盒子主要有兩個型號,中號的是12.48平米,大號的15.65平米。雖然15平米的盒子與傳統40平米的便利店可以銷售的東西相當,但是大部分售賣的還是日常應急的產品,如食品、飲料等等。參照國外的案例來說,國外自動售賣機的投放量遠遠大于便利店的投放量,因為更加方便,更加能夠應急,投入成本更低。
所以無人便利店能不能成為一個風口還是有待觀察的。不過不管你愿不愿意,新零售時代已經來了,我們要積極嘗試,積極擁抱,積極去適應。希望各位總裁關注新變化,適應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