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銀基公布了自己最新財年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銀基在營收上升的情況下,經營性利潤出現了下滑。根據業界的觀察,這與其銷售成本的增加大有關聯,也就是銀基最新導入的B2B銷售模式消耗了大量的成本。
實際上,利潤下滑顯示出轉型艱難,但銀基B2B模式的關鍵在于直接與終端銷售網的對接,這也成為酒業傳統大商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要么構建面向下游的B2B新體系,要么盡量掌控上游品牌資源。在銀基的背后,諸多酒業傳統大商依然在為轉型努力。
銀基轉型
作為酒業唯一上市的超級大商,銀基的財報備受業界期待,這可以讓業界得以一窺銀基近年來積極轉型的成果。
其財報顯示,2016年3月-2017年3月,銀基實現營收14.99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3億元),較去年增加約19%,撇除存貨撥備的因素,毛利約4.1億港元(上年度為2.3億)。但是公司的經營性利潤卻沒有錄得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整個財年實現“年度利潤”615萬港元,對比上年度1.3億港元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這一賬面的虧損主要來自匯兌差額,作為一家主業在內地但是在港股上市的公司,核心關注點還是主業是否在內地盈利,從目前的情況看,公司仍然盈利615萬港元,只是對比去年的1.3億,下滑嚴重。
從財報上看,銀基的成本增加主要來自“銷售及經銷費用”,最新財年為2.9億港元,對比上一財年增加了1.1億港元,另外,融資成本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
對于成本增加的原因,官方的解釋是公司在“變革白酒行業一直沿用的白酒分銷模式”,導入最新的B2B模式,從執行的情況看,公司認為結果超出預期。從結果上看,公司的營收也實現了19%的雙位數增長,但是這一策略前期一次性投入巨大。
公告顯示,來自中國市場的收益占集團總收益約79.6%(上年為43.1%),來自國際市場的收益占本集團總收益約20.4%(上年為56.9%)。五糧液與茅臺產品占集團銷售逾九成,集團自2014年10月取得的8款茅臺獨家總經銷產品中,53度400毫升、1300毫升裝飛天茅臺,43度400毫升、1300毫升裝飛天茅臺,于2015年起陸續上市。其余4款茅臺產品尚未上市。
也就是說,銀基的主體業務依然專注于酒業經營,依然將重點放置于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名酒之上。
但在主業不變的同時,銀基的營銷模式開始發生改變,也就是說,銀基在商業模式上展開了積極轉型——銀基于2016年5月開始改變沿續多年的分銷模式,以B2B的模式向白酒銷售終端網點之煙酒店直接供貨。但是,由于搭建B2B平臺的費用較大,對集團凈利潤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銀基相信在已經啟動B2B平臺運作的城市,不會再發生類似的費用。
除品匯壹號B2B平臺外,銀基繼續與國內主流電子商務購物平臺及電視購物平臺,如京東商城、1號店、天貓、唯品會、融易購、順豐嘿客、亞馬遜、湖南快樂購及安徽家家購物等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緊抓終端
銀基改變分銷模式,減少營銷環節,直達銷售終端,實際上這與諸多大商的轉型思路不謀而合。
浙江商源集團同樣被視為傳統大商的代表,而商源集團的轉型方向,也同樣投注到了終端,還有中游倉儲物流領域。
早在2015年,商源集團就建設了位于德清的物流基地。德清物流基地承載著整個商源集團的庫存保管、物流配送等功能,占地120畝,庫存商品達3000多種,配送輻射華東及至全國。
憑借著物流基地的支撐效應,商源集團打造了終端久加久連鎖店。久加久連鎖有限公司是商源集團為了應對渠道變革,把商超渠道由銷售型終端向服務型終端轉變的重大舉措,已經形成久加久連鎖、商超、電商三大核心渠道。隨著酒類消費形勢的變化,久加久連鎖專賣店在店面選擇、合作模式、服務內容、傳播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