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作為啤酒的產銷大省,在青啤寡頭統治之前,經歷了長達數年的整合之路,山東似乎也是啤酒行業的一個縮影,從“一城一啤”到現在的寡頭統治,經歷了腥風血雨的廝殺。
在近幾年,白酒行業馬太效應凸顯,業內人士認為白酒行業已經開啟了分化發展之路,未來整合是大趨勢。2020年疫情的出現,更是催化了這一趨勢,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而反觀以茅五為代表的行業天花板,逆勢而上。那么,白酒是否會跟山東啤酒格局發展一樣,經歷快速整合期,實現幾大品牌、甚至一個品牌的市場統治?
01、發展過程有相似性
山東作為啤酒消費大省,巨大的市場銷量,催生了激烈的競爭過程。在十幾年之前,山東的啤酒格局屬于百花齊放,類似現在的白酒競爭格局。除去青啤、雪花、等品牌外,嶗山、廣寒宮、趵突泉、銀麥、三孔、無名、萊州、煙臺啤酒等等在本地區擁有一定的號召力。
隨后,青啤加快了本地區的收割速度,雪花、燕京等行業巨頭加入了山東市場的混戰,形成山東市場啤酒競爭中最為精彩、最為慘烈的一個時段。燕京啤酒先后拿下山東三家啤酒——三孔、無名、萊州;雪花收購山東琥珀啤酒廠;青啤收購嶗山、占股煙臺啤酒,并把趵突泉啤酒等收入囊中。巨頭的加入,勢必伴隨著激烈的資本比拼、市場廝殺。在地緣優勢、文化優勢、資本優勢等集合下,青啤競爭越來越突出,形成了現階段山東市場的優勢地位。
從白酒競爭格局看,現階段仍舊是諸侯割據的狀態,各區域酒企在本地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由于競爭的相對封閉性,部分區域酒企生存狀態良好。但由于名酒品牌不斷下沉縣級市場,加之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區域酒企受影響明顯,或許會加劇山東白酒市場的集中化,F階段山東白酒企業的割據狀態,與十幾年前的山東啤酒市場存在一定相似性。
02、資本力量不同
整合、并購等一系列動作需要資本的支持。而當年的青啤能夠大力度投入市場,甚至在“濟南大戰”中以“買店”方式爭奪市場,背后是強大的資本力量。早在啤酒市場擴容增量的九十年代,青啤就已登錄資本市場,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7.87億人民幣,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備受矚目,其“大名牌”戰略在啤酒行業掀起了并購浪潮。
在現階段的山東白酒企業中,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青啤當年的資金實力與募集能力的酒企,雖然我們看到了小范圍的整合,例如景芝與板橋、花冠與御思香、曹州老窖、金貴等等,但全省范圍內的大規模并購,依然沒有實現,資本是短板。加之疫情影響,魯酒企業資金鏈繃緊,省內白酒企業之間的整合,短期內可能不會出現。
03、領軍企業實力不同
青啤作為省內啤酒行業的領軍企業,具有絕對優勢地位,明顯處于省內第一梯隊,除去這一品牌外,省內的其他啤酒品牌屬于第二、三……梯隊。而反觀山東白酒格局,一直以來,處于領軍企業團的狀態,從“四大家族”——“蘭、景、孔、泰”到“八大金剛”——景芝、泰山、孔府家、蘭陵、國井、趵突泉、瑯琊臺、古貝春,再到加入花冠的“九大集團”,魯酒梯隊差距不明顯。沒有絕對強勢的白酒企業,省內之間的大規模整合可能性較低。
04、政府支持側重不同
部分企業具有國資背景,因此在整合之路上,需要政府支持。在山東啤酒爭奪之路上,青啤獲得政府支持較大。而在白酒方面,“加快培植知名品牌”已成為政府扶持魯酒發展主旋律。其中重點培植兩家全國領袖品牌、培植五家全國性白酒知名品牌,培植二十家白酒區域品牌等等,可見,政策傾向于魯酒的全面集體繁榮。
05、所處行業周期不同
在山東啤酒行業整合最激烈的時候,是啤酒行業產能過剩,但整體經濟狂飆突進的時候,市場繁榮向上,所以并購整合后,能夠乘勢而上,快速實現整合成本的覆蓋。而在現階段,尤其是疫后恢復期,能夠實現與往年同期相比正增長的企業屬于少數。
山東白酒的并購整合,是大勢所趨還是現有格局會持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