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則關于11家連鎖酒商結盟,生態圈對決再起戰火的新聞發布后,本來可能引起轟動的新聞標題及內容,卻并未引起酒業人士太大的興趣,因為“模式更新太快,但賺錢的罕見”。
該新聞源起于酒便利在9月19日發布的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酒便利(北京)商業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擬與酒仙網等十家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酒仙聯合供應鏈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此次投資將有利于充分發揮公司資源價值,進一步延伸公司業務價值鏈,強化公司核心業務經營能力。
該事件為什么并未在業界掀起一場波瀾?一位酒商表示,他已經不大關注電商的模式更迭,因為看過的模式太多,從B2C、C2B、O2O、生態圈,到現在的B2B,風一陣一陣刮,卻沒看到多少盈利的實例。倒是老老實實賣酒的,每天依然會有固定的營收,“傳統的生意,每天看得見真金白銀的進賬”。筆者將這一觀點轉述之后,得到了多數傳統酒商的共鳴。盡管依然有酒商擔心跟不上時代而被市場淘汰,但大部分酒商認為,只要堅守主業,把服務客戶的本質工作做深、做細、做到極致,就“任他東南西北風地來回刮”。
業界對于電商的快速變幻表現出的冷靜,本身也是一種理性的表現,而對于電商營銷技術的便利,他們卻并不排斥。不但不排斥,他們還在基于自身的生意模式,不斷深化創新。這種冷靜,與傳統屬性極強的保守觀念截然相反,而是越來越接近互聯網的本質。
互聯網的快速更迭和風云驟變,也有其相對固定的調整周期。倘若第一輪互聯網熱潮是基于用戶的快速增加而產生的流量紅利。那么在第二輪,流量紅利式微,模式和技術的創新在推動互聯網新一輪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但在第三輪,我們會發現純粹的技術有其先天性的缺陷,而技術與人智的完美融合,才不致于使我們脫離互聯網的本質——人與人的交互。
但互聯網之于人類發展而言,本質上還是一種工具和手段,使人類擁有更強大的自主能力,以及更經濟、更高效的協作方法,而不是透支。就像酒商所質疑的,即使站立潮頭,但不賺錢又有何意義?互聯網應該帶來的商業模式創新,應該讓商品流通更加快捷,渠道運營更加高效,盈利的能力自然應該更強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