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為王,消費為大。企業戰略中的生態戰略如何導入、物化并取勢,是直面消費者的最大公約數。
在物質豐富、產品過剩的現代社會,誰家產品的品質、訴求、形象更勝一籌,自然就更有市場機會。產品或品牌的差異化、時代化、社會化、健康化、時尚化,都是契合消費者需求人性化、自然化的價值外延,都是可以創造商業機會與附加值的競爭利器。
或許有人說,我就一賣光瓶酒的路子,也過得還可以,不愁市場不開門?墒侨绻阌懈玫漠a品推向市場、走向消費者呢?那或許就是一個在咖啡店坐著喝,一個在街頭站著喝的區別了。我們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還是選擇一種活著狀態?答案不言自明。企業、品牌或產品,運營的好與不好,也是同樣的道理。
生態白酒契合了當下消費者追求健康消費的需求,日漸成為白酒產業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川黔產區“中國白酒金三角”、“蘇酒產區”、“魯酒產區”,生態釀酒區域化特征日趨凸顯,行業正以地域性資源特征折射產品特色,以自然天成的底蘊彰顯白酒產品綠色健康品質。不同的水、土壤、氣候,賦予了不同區域白酒獨樹一幟的個性風格。一直倡導并踐行生態釀酒理念的“中國白酒金三角”,利用川黔生態釀酒領域的獨特優勢,聯手推動區域經濟健康發展,“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沱牌舍得”、“劍南春”、“貴州醇”、“豐谷”等川黔酒企,成為市場公認的釀造生態好酒的好地方。
在白酒集約化、板塊化發展的推動下,白酒產業集群的經濟規模效應日漸形成。產區個性化和企業抱團發展成為未來的主流,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方都在著手建設以“省”為單位的白酒集合體。白酒產業的板塊化和資源集中化,為打造產區生態特色品牌提供了可能,生態優勢將成為白酒產區彰顯個性的核心因素。用生態戰略升華品牌戰略,將成為消費者更愿意口口相傳的品牌傳播與消費傳遞之道。
四川沱牌舍得酒業按照“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原則,構建了“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生態化”的“糧-酒-糟-畜-沼-糧”循環發展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沱牌舍得酒業將儲糧、釀酒、廢料處理、熱電廠、包裝、園區綠化等各環節整合起來,實現生態釀酒工藝流程閉路循環,使廢水、渣、氣、節能減排實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生態循環,最終達到使廢物在共生工業體系內交換、增值,并實現綜合利用。
“稻花香”的農業循環經濟一體化配套發展產業體系也是一個典型,企業構建的“五級循環鏈”走出了一條農業“大循環”路線:以種植業(玉米、大米、紅薯等)為輸入端,經過深加工成白酒、玉米漿、食用酒精、乙醇等提高附加值;將下腳料如酒糟、玉米棒、秸稈、薯渣等加工成飼料,養殖奶牛、生豬和農戶合作養雞、鴨、魚;把牲畜糞便變集中收購,生產有機肥料,然后再發展綠色種植業,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一個以“綠色安全食品”為核心理念的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鏈,使釀酒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
“因為白酒釀造對溫度、濕度、土壤、窖泥、微生物群落分布等有特殊依賴,對環境和生態循環鏈條的要求十分苛刻,處在丘陵山區、江河流域位置,并且地理環境良好的酒企,才能真正釀造出綠色生態健康的生態白酒。”迎駕酒業董事長倪永培認為,不是任何地方都能釀生態酒。由于頻繁開墾土地、亂砍濫伐、污染排放等原因,一些曾經適合釀酒的地方,其生態系統功能也出現嚴重退化現象。生態釀酒理念的核心是追求低碳,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企業應樹立“全方位低碳生產觀念”,讓低碳理念融入生產全過程。
“原生態是沒有標準的,都統一了就不是原生態了”。羊羔酒業總經理張大成在對話交流中說,原生態酒是不同區域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氣候,特定的地溫,濕度,特定的微生物菌群,用特定的工藝生產的產品。汾酒離開杏花村,茅臺離開茅臺鎮,同樣的配方都出不了同樣的酒,就是這個道理。我非常認同各有差異的生態釀造之道,酒是地方風物,獨特為貴,堅持為珍,堅守為寶。
瀘州老窖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沈才洪說,“天地同釀,人間共生”的生態釀造理念,展示了我們企業道法自然、遵循古法釀造的專注精神,讓人深刻體驗白酒釀造與自然共生的高度和諧。但僅僅亮出綠色、自然、健康這張底牌還不夠,白酒企業還應該在產品消費時倡導新的生活方式,在消費生活中玩轉“生態”。
人們對所消費的白酒產品通常沒有具體的功能性意識,企業必須要有預見性,才能獲得競爭張力。白酒在踐行生態釀酒理念過程中,大多根據消費者需求來安排營銷活動,很少有品牌嘗試創新消費者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營銷是指將抽象的理念告知消費者,使他們感覺生活原來可以這樣消遣享受,引起其消費欲望,讓消費者在接受這種消費方式的同時接受你的產品。生態酒不是沒有市場,而是酒企缺乏發展意識,企業要不斷創新消費價值,創領生活方式。傳統營銷方式是以企業為主體的一種生產導向型思維,生活營銷方式是以消費者為核心訴求,不僅關注產品本身,更關注品牌價值外延。企業應注意生活方式營銷的持續性和連貫性,以期達到長線經營的效果。
生態釀造是白酒釀造文化的一個體現,酒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讓消費者感受到行業“低碳環保、綠色健康、消費為王”的人文關懷,這樣的品牌才更有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