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紙文件,國窖1573全面停貨,酒業的三大公司終于在異口同聲中提價。于是,全國人民又進入了一個喜迎白酒漲價的時代,各色大小媒體奔走相告,全行業白酒銷售人員擊掌相慶,貌似白酒終于走到了一個強勁復蘇的關口。
高處唱空城,一曰你方唱罷我登場
小時候,在農村的老家有個忌諱,尤其是出去吃席(紅白喜事),人多的時候,吃飽飯后是禁止伸腰的,不然現場就會受到大人們的訓斥,說你這小孩沒大猴(也可能是侯,一個不知道字的讀音),年少的答案已經無從解釋。
現在用的畢竟少了,如果是用現代化翻譯,一是可能是出息的意思,其話的意思是,你這樣的小孩,長大了也不會有出息;二是吃飽了伸腰,但是在那個年代食品還不夠豐富的時候,這個動作是非常不禮貌的,你這不是在搶別人的飯吃嗎?別人不夠,你吃多了,純粹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找揍型的。
行業人說年銷售300億的量,利潤有近150億,可見不是不賺錢,而是賺嗨了,造奢侈品,難道這還不夠奢嗎?行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在白酒衰退的這幾年,漲價成酒業的風向標,通過漲價認定白酒的“觸底反彈”渡過了漫長的調整期。白酒行業已經成功轉型嗎?
增強渠道信心,讓渠道有更多利潤可圖?至于恢復消費信心,大抵可稱得上無稽之談,至少沒有看到媒體的報道,消費者喜迎名酒漲價時代。遙想當年,諸葛孔明在城頭揺扇扶琴時,也是內心愰愰乎,尿濕一地,堅持著計謀上的意淫,總是成功了一次。歷史在演變,消費者不會重復咀嚼類似的故事,掉進同一條河里。
周瑜打黃蓋,二曰斷臂挖瘡為毛線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話說三國赤壁之戰前,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和黃蓋聯合導演了一出苦肉計。
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出言甚有輕視,周都督于是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通過苦肉計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闞澤先為黃蓋計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將黃蓋挨打的情報傳回曹營,從而讓曹操便深信不疑,但歷史終歸是歷史。
白酒漲價都被企業用作體現品牌價值、樹立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這點似乎有點不敢茍同,似乎倒是一些酒企的小小伎倆,年年節前玩出招保價的游戲,但從每次市場表現來看,不過都是對經銷商“開刀”,除了霸道還是霸道。
控量保價?對市場價格企穩?殊不知銷商的處境艱難,銷售中微利甚至虧損,他們不想提高價格嗎?非也,是消費者不出那么高的價格,經銷商被點名,被處罰,或被清除,是白酒企業的單方面終止合作,而更換為更有錢的,更有渠道和網絡的經銷商,并不是雙方的自愿,在吃了多少劑(互聯網+、社會化營銷、個性化品牌等)的良藥之后,沒有任何沉淀和病態情的好轉,仍然還是回到狂妄自負的本身上來。
趁火來打劫,三曰借尸還魂刷存在
話說:曹操入朝總領大事,聚眾與謀士商議:“劉備屯兵徐州,自領州事,現在呂布又兵敗投奔徐州,若二人共同引兵來犯,必是心腹之患,諸位有何妙計?”
荀彧獻上一計稱為“二虎競食”,令呂布與劉備廝殺,曹操依計而行,但被劉識破,并未得逞;荀彧又獻一計:讓曹操竄通袁術,說劉備要得袁術南郡,果真袁術中計,引兵進攻徐州,讓張飛兵敗彭城,曹操成就了這趁火打劫的故事。
國內老大漲價,老二漲價,的確讓一些酒企忍不住寂寞,沒道理不漲啊,跟是一種形式,一種儀式形態,也是一種態度,至少要刷一下臉,表明自己的存在感。不管是在微酒,還是酒業家的公眾號下,不少的跟貼者都表明了態度;
“今年的消費能力來看,提價不明智。各行各業都難,商務宴請明顯減少了很多,支付能力也在減弱”;
“我就呵呵了,去了一趟陜北做市場調研,國窖市場萎縮。不要給我說以點概面,白酒這玩意兒有時候就是可以以點概面,漲價,真是不知死活”;
“戰略上講,提價對于品牌力提升是必要手段,但若品牌文化不創新,服務跟不上,提價就可能成為笑話”;
“我確實沒有看到漲價的條件。”
“漲價是正確的,但消費者拉動必須是要接合實際,用到實處,不能喊口號,不往前沖”;
“喊口號是白酒公司的一貫作風!把商戶和消費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那么何愁庫存不消耗?”
其實,在國內能提價成功的還是有不少的行業,比如說城市水費、電費、煤氣費,每一次提價都能落到實處,經過一系列各行業的人參加的聽證會,最后大家一致舉手表決贊成“提價”。
有人說,這是民生用品不能算在內,那我們不妨在說個其他的例子,房價高得已經不能再漲,政府一直在出重拳阻止房價的上漲,可是幾大國有地產公司在仍拼命的造“地王”,這不能不說是哄抬物價,但是領導們默許,因為在經濟下滑的當下,只有房地產才能救國,老百姓漲要住,跌也要住,而白酒顯然不行,有著國企的身,卻沒有國企房地產牛逼的性,問題你不是剛需,只不過是一個可替代的消費品。
在品質化的時代,產品不是由價格決定的,在消費者為核心的當下,品牌美譽度仍然是你的基本功?此剖怯,不過也就是寫在沙灘上的一個紀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