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口其實是相對于大風口,比如共享單車、滴滴打車都是大的風口,便利店相對于大風口來說,它是小風口。對于酒行業來說,什么是大風口呢?前幾年,我們整體向上,高端酒向上,那么醬酒熱是大風口。現在行業呈現的不再是集體性的做一件事,而是出現了若干個機會,都叫做“小風口”。那么酒業的“小風口”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呢?
一、光瓶酒是一個機會。大眾酒來了,所有的酒都在往下走,唯有光瓶酒從2012年開始平均增速沒有低過15%,光瓶酒到了量價齊升的階段。據悉,光瓶酒估算有650億的規模,其中東北酒板塊有100億,北京板塊有60億,川酒板塊60億,湖北板塊估計有50億……筆者判斷,未來2~3年一定是20-30元價位的光瓶酒成為主流,上線可以卡到30元,個別區域內會有50元價位段。預計在5年之后,在50元價格帶以下,可能就是光瓶酒賣得好。因為在光瓶酒賣得好的地方,20~30元的盒裝酒就賣得不好,它們面對的是相同的消費群體,平時喝的都是光瓶酒,婚喪嫁娶是喝盒酒,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了。未來我判斷光瓶酒規模達到120億左右。
二、小酒是一個確定性風口。小酒未來可能達到150億左右的規模,占據光瓶酒市場容量(650億)25%左右的份額。小酒將呈現三大陣營,未來五年5億~10億將成為主力陣營。第一陣營是小酒市場行業先發優勢者,將成為行業領軍品牌,超過30億,比如小郎酒、紅星二鍋頭,包括瀘州老窖如果戰略出小酒應該也會超過30億;第二陣營是小酒市場主力軍,匯集地產陣營如邵陽老酒、小瑯高等,規模在5億~10億;第三陣營是地產酒、潮品牌、區域二兩半,規模在5000萬~1億元。
三、互聯網下的社群化營銷。包括合伙人機制,比如淡雅河套,就用合伙人制,迅速使單品銷售過億。社群化營銷一定是未來,每個人未來一定要有兩個圈:一個是朋友圈,另外一個是商業圈。此前,吳曉波等經濟學家也說過,社群經濟、中產經濟、共享經濟一定是大經濟環境下的風口。什么是社群?每個人至少有三個群:內部群、外部群和C端群,F在互聯網已經將中國社會從一個大群體分裂成了無數個小圈子、小社群。圈子、社群則將成為互聯網時代開展營銷活動的溫床,特別是中高端酒的溫床。
四、又一輪茅臺酒的漲價,帶動了新一輪醬酒風口,高端酒的集中化,使領頭羊現象越來越明顯,酒業進入新一輪小高速發展期,再加上消費升級現象的出現,這些都為酒企漲價提供了空間。
五、B2B風口,如酒仙團、挖玖網等,酒行業建B2B平臺方向有四個方向:一是圍繞供應鏈建平臺;二是圍繞產業鏈建平臺;三是構建區域性平臺;四是建立服務性性質的平臺,如美團、萬達服務性的平臺。特別是針對一些大型平臺電商沒有辦法下沉到三四線市場,這樣圍繞某一區域建立平臺的成功機會較大。
針對目前酒業B2B的模式,我不太看好全國性的超級平臺發展模式,更看好以區域為單位的發展模式,借鑒萬達、美團模式,強化服務,整合優勢渠道商、終端商,不僅僅要解決好下游終端采購痛點問題,更要解決上游主流企業、主流商業資源的痛點問題。
六、新的跨界營銷。如茶酒融合風口,包括新酒商和新茶商等。特別是一些社群化酒商、團購化酒商、煙酒店渠道性酒商、KA渠道化酒商適合做茶酒融合;但是茶酒融合酒商不是所有人都能搞,有技巧,需要培育,需要從消費者做起,也需要從中高端茶企做起,這一點上貴茶做了先發優勢,跟《糖煙酒周刊》戰略合作,來滲透茶酒融合,招商效果也明顯,也說明了這一點。
七、發現風口就是發現機會,有些風口是確定性的,有些風口是不確定性的,比如連鎖化、進口酒、醬酒都是確定性的風口,健康酒、漲價、B2B能不能持續,筆者認為這都有待看到的存在的很多非確定性;另外一些社群化營銷、合伙人、酒茶融合,這一定是趨勢,它不一定會大成,但卻擁有一定的市場和潛力。
以上七個方面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小風口”,希望廠商朋友關注變化,把握機遇,抓住發展的“小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