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郎酒股份更新招股書,其2021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實現大幅提升,這是自5月28日證監會提出反饋意見后的更新版,意味著郎酒距離IPO的實現更進一步。
此前在2020年提交招股書后,因為保薦機構的關系,郎酒的上市進程一度暫停,那么這一次,郎酒會如愿嗎?
長跑14年,這一次IPO近了嗎?
郎酒的上市歷程綿延了十多年,中間波折不斷。
第一波謀劃上市早在2007年之際,但是因為彼時郎酒體量不足、盈利能力有限,最終未能進入到下一步。
第二次謀劃,發生在上一輪周期。2009年,郎酒被列入四川省金融辦重點上市培育第一批企業名單中。不止是成了上市的重要后備力量,當年郎酒在營收上更是氣勢如虹——在2013年行業調整期之前,郎酒就已經突破百億大關,成為當時少有的“百億俱樂部”成員之一。
但是,郎酒采用“壓貨”式的方法,在短期提升了銷售回款,卻造成了動銷無力,這使其在“調整期”大幅下滑埋下了隱患。
到了2013年,受“禁三公”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酒業進入深度調整期。而郎酒方面,也因為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協助調查等事項,導致管理失控,郎酒銷售額直線下滑,到了2014年,據稱已經不足50億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郎酒第二次上市的努力自然宣告失敗。
其后,汪俊林的回歸、酒業調整期的結束,都為郎酒的再度上升提供了外部環境。
2015年底至2017年,郎酒傾盡資源重點打造青花郎,并將其定位為“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
2016年,郎酒集團進行重大調整,將與酒有關的產業全部整合到郎酒股份,并計劃郎酒股份在2019年上市。
2018年,瀘州市曾印發《瀘州市千億白酒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其中提及,要到2020年力爭郎酒成功上市,主營業務突破200億元。這意味著,郎酒再度上市的計劃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據稱,2018年郎酒銷售額再次突破100億元。雖然未曾上市,但是與上市企業之中少有的“百億俱樂部”成員并駕齊驅。
2020年5月28日,郎酒正式向中國證監會遞交IPO招股書,但在2020年7月10日,其保薦機構廣發證券因違規行為被證監會處于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12個月的監管措施。
到了今年,郎酒再度提交招股書,代表著歷經十多年、數次擱淺后,這個被業界預告為“醬香第二股”的企業,距離IPO更進了一步。
兩大風口加持,擁有了更大機會?
與前幾次的擱淺不同,這一次沖擊上市的郎酒,擁有了更好的外部環境。
“一是醬酒業熱愈演愈烈,二是四川省對于優質酒企的支持。”有業界人士認為,郎酒這一次爭取上市,得到了兩大風口的加持。
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隨著茅臺的回歸,醬酒市場逐漸趨暖,2019年至今,醬酒熱達到頂點。這對于以青花郎笑傲醬酒市場的郎酒來說,無疑是第一大利好。
在業界看來,雖然青花郎的醬香風格與茅臺并不相同,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醬香熱中的重要一份子。
2019年,醬酒產業以占白酒總產量7%左右的占比,完成了行業21.3%的營業收入,實現了行業42.7%的利潤總額,成為中國釀酒行業最具競爭力的板塊。
相關研究機構指出,近年來,醬酒產業增速表現明顯好于其他香型。目前醬酒尚處于快速成長期,預計未來十年CAGR達到10%,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40%。據測算,未來5年,醬酒市場規模將由現在的1000億元出頭,提升到2800億元以上。更有咨詢公司指出,長期來看,醬酒產業的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以上。
這無疑給了郎酒更多信心,也讓擁有知名醬酒品牌的郎酒,在上市一事上擁有了更多有利因素。
據悉,以產能規模來計算,郎酒優質醬酒年產量3萬噸,已有老酒存儲13萬噸,這些是郎酒的核心資產。未來,郎酒規劃老酒儲存達30萬噸。
對比之下,目前整個遵義地區醬酒總產能約在30萬噸,一方面表明郎酒在核心資產上優勢極大,另一方面,四川省多次出臺的有關支持白酒產業發展的規劃案中,郎酒作為名優白酒,都占據有重要地位。
早在2018年,瀘州地方政府就明確表達了要支持郎酒上市的意愿。而在四川省政府最新發布的《推動四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中,對優質白酒產能、重點產區、重點企業、重點品牌的支持,“濃醬雙優”的發展模式,無疑都表現出對郎酒的支持。
從政策因素、市場因素來說,郎酒上市已經是“萬事俱備”了,只差“IPO”。
歷史問題會否成為上市障礙?
就上市條件來說,郎酒目前外部環境極佳,自身狀況也較為良好。
據今年6月郎酒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今年一季度,郎酒實現營收32.2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93.44%;實現營業利潤16.92億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長10679.76%;利潤總額為16.9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60億元。
2020年郎酒實現營收93.37億元,同比增長11.85%。實現歸母凈利潤25.02億元,與2019年的24.25億元相比,同比增長3.18%。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盡管未能達到此前預定的2020年實現200億元營收的目標,但是在遭遇疫情的特殊情況下,與其他企業相比,郎酒仍然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這種盈利能力自然是上市的基礎條件,也是最重要的指標。但與此同時,在擁有良好外部條件以及自身盈利能力的前提下,一些潛在的問題或許會造成上市隱憂。
此前的5月28日,證監會就一年前郎酒股份遞交的上市申請文件提出反饋意見,要求其保薦機構廣發證券核查并披露企業涉及規范性、信息披露及其他等共計53個問題。
正是這一份反饋意見,促成了郎酒對招股書的再度更新。但是業界對于更新后的招股書是否能夠完美回應證監會的疑慮,還不十分確定。
“保薦機構對于這些問題,都會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能否百分百予以解決?這一點是存疑的。”有業界人士表示,此前國臺方面就因為證監會的問詢而決定暫時終止IPO。
在審核過程中,歷史沿革與股權問題也有可能構成障礙。
在證監會針對郎酒上市申請所發出的相關問詢中,就明確提及了郎酒的“歷史沿革”,問詢“郎酒改革程序是否合法?國有資產是否流失?”
實際上,這一問題涉及到2002年郎酒集團的改制與郎酒一系列商標所有權的買斷——業界曾質疑郎酒方面以極低的代價取得相關商標、專利所有權,汪俊林也一度因為這個歷史問題而“協助調查”,這意味著其中的過程與因由極其復雜。值得注意的是,在證監會相關上市程序以及要求中,“歷史沿革、股權結構”是重要審查事項,這意味著郎酒此次的上市進程中,這一歷史問題會被再度仔細審視。(原文標題:長跑14年 這次郎酒IPO會如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