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香”在景芝的發現完全是一種妙手偶得。因為酒體風格及釀造工藝,位于醬香、濃香、清香三大主流香型端點形成的“香型金三角”的中心位置上。因此,至今成為中國白酒界的一大“地理之謎”,極為神奇。目前,以一品景芝為代表的芝麻香,已經成為中國白酒稀缺香型的代表之一和高貴香型的象征,被稱為“建國以來中國白酒最具產業價值的創新香型”。
2009年以來,由山東景芝酒業掀起了一場場聲勢浩大的“創領中國芝麻香”浪潮,首先在山東破局,然后陸續在全國發酵,引發全行業、全國消費者的關注,為平靜10年之久的魯酒注入了復興的活力和希望。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短短四年間,推動了芝麻香白酒的快速崛起,進而推動了魯酒復興和走向全國的進程?發源于山東景芝鎮的芝麻香,將為我們描繪出怎樣的宏偉藍圖和未來走向?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白酒業步入調整發展期,文化名酒強勢復興,這也給魯酒崛起帶來了一個良好契機。作為白酒產銷大省,山東在全國白酒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逐漸走出上世紀末的發展低谷之后,魯酒已把家門口的根據地市場經營得風生水起。但不可否認的是,魯酒軍團在市場擴張、全國化發展等方面卻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預熱十年,魯酒已到“沸騰”時
白酒行業剛剛經歷了一個“黃金十年”的發展周期,形成了秩序化的品牌格局。綜合來看,資源與市場的集中方向都指向傳統名酒品牌和區域強勢品牌,如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洋河、郎酒、西鳳、古井貢等傳統名酒,或稻花香、枝江等新銳品牌。但外部環境變化打破了這種格局的平衡狀態,高端白酒消費疲軟,傳統渠道模式遭遇重重挑戰,名酒企業業績下滑……行業調整已是迫在眉睫。
當然,基于經濟發展的大形勢和國家政策導向,白酒產業接下來仍然具有良好發展預期,甚至可以說這種調整對白酒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更多積極意義,將加速行業轉型,使白酒企業切實關注市場消費需求和社會文化需求,重新構建自身的經營管理體系,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對象,文化名酒復興同樣是白酒調整的重要表現之一。
結合這種行業趨勢來看山東白酒,首先應該肯定,經過“黃金十年”的磨練與積累,魯酒內部在打造核心產品、優化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在科學生產、資源合理利用、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由此判斷,山東白酒在生產、營銷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功”在不斷增強。而在接下來的調整期里,魯酒要想更好地把“內功”變成效益,提升品牌檔次,占有更多資源,還必須找到一個支撐點,通過這個支撐點來平衡企業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杠桿”,進而獲得市場擴大、品牌升級的持續動力。
我們可以羅列出很多魯酒復興的理由:魯酒的文化底蘊豐富,魯酒企業普遍具有扎實而厚重的文化實力;山東白酒消費市場空間廣闊,足以為魯酒企業崛起提供必需的資源支撐;魯酒產品結構日益完善,在中高端市場上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
但遺憾的是,我們仍未感受到魯酒“沸騰”的力量,一方面是魯酒至今仍未形成真正的領軍品牌,在白酒行業“百億俱樂部”連年擴編、眾多區域強勢品牌達到數十億量級的同時,魯酒企業卻表現得有點過于“穩健”、和氣有余而霸氣不足。此外,魯酒企業在省外市場仍缺乏令人信服的強勢表現,某些魯酒品牌雖在省外有所布局,但未形成氣候,這與山東作為白酒生產大省的地位不符。
現在,留給魯酒繼續“預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白酒行業的調整發展勢必引發新一輪市場洗牌,考慮到這一輪行業調整具有價值回歸的理性特點,其最終形成的行業格局將是健康、合理而穩定的,極可能長期保持下去。換言之,調整之后,白酒行業的競爭門檻將會明顯提高,后來者居上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如果二線品牌不能迅速形成并強化區域優勢,升級為區域強勢品牌,其發展前景將越來越黯淡。同樣,現有的區域強勢品牌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實現市場擴張和品牌升級,之后再想實現品牌定位的跨越發展,難度會非常大——“沸騰”或者“冷卻”,魯酒已經到了選擇的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