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兩會后都會出現一個新話題,在逐漸清醒而不甘落后的酒業面前,自然跟風效應比往年一定要緊些,要不然怎么能證明在思想上與上層保持高度一致呢。
這次第,怎一個“匠”字了得
字典中“匠”是靈巧、巧妙的代名詞;“匠心”指能工巧匠的心思,引以為“獨具匠心”,常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的構思,作為給自己貼上文化標簽的白酒,似乎有不少不謀而合的角度,至少是“匠”的有理有據,我“匠”故我在。我們不做長長的歷史延伸,細說那些歷代無數的巧工巨匠,雖說久遠,但有些時候我們還能在生活中窺見一斑,譬如那些古跡的建筑或雕刻,仿佛可以看出那些懷著技藝,為這件事情奉獻一生的熱忱;在當今,誰還能不受誘惑,踏踏實實潛心研究并做事的“冷漠”,而淡定自若地面對眾人,誠然,我們依然相信酒業,這種人肯定有,至于有多少,有人回答,或許可以用個位數來算。心似匠、心有畏、心懷堅守,而又有向個能稱配得上,稱得起的,能全票通過的,似乎后面真的要打上個問號。
“匠心”、“匠人”,匠掉醬缸里
有人說,匠心是虛心,虛以待物,寬以待人,只有保持謙虛的心,才能有足夠的心去發現和理解世界。酒業也剛好如此,酒唯有在細微之處,更能彰顯出酒的非凡品質,對于技術和產品精益求精的態度必不可少。細數在兩會后期的企業對于匠心的傳播,所謂的內容,并不是這方面追求的代表,而是短話長說的大論,無非是對工藝流程的在解讀,讓企業自己看著心虛,讓受眾讀著惆悵,前面明明是一輛奔馳,偏偏后面拉著一個做舊了的破車,刻意的美化,隨意的杜撰,其實在行業內,大家都知道大家在做些什么,只是在說話上,在媒體前,企業一點都不臉紅的毫不客氣,對你尊重,并不是消費者沒有脾氣。匠是是錘煉后的淬火,急功近利面前,何來一種水到渠成的灑脫心態。
匠心比心,打動人心
物我一體,將心比心。我們雖說意識到這是社會化媒體時代,變換了媒體的形式,但酒業還停留在單方面的解說中,在匠心的情懷和精神下,并沒有能同酒一樣發酵,酒是酒,文章是文章,當量中,不能讓時光與酒體的共生共長,情懷與能量的相互依托,光與熱進行發散釋放,匠是將,心是新,無非是換個方式的說詞,只用于形容巧妙心思的文章,匠以心為托,而那些所謂酒水的時光、記憶和情感,沒有能通過器物來呈現,心之作,手之功,對手藝的理解,對手藝的感悟,對手藝的堅持,都只是表面的詞藻,在向自己的臉上貼金,總以為很美的,都不關注受眾在那里指點說很難看。匠融與酒,化入心,酒文化當如細流,涓涓為歷史磅礴之勢,解一時哀愁,縱一世春秋,如果沒有時間的沉淀,讓消費者何以理解為匠。
很欣慰,今天酒業已經不談“匠”了,對于網紅和發紫的話題,要提醒的是:酒業請勿上癮!因為這是媒體開給你的一劑春藥。
酒水有魂魄,匠人自謙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