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涵蓋范圍之廣,沿線國家之多,市場潛力之大,都是無法計算的。”有專家認為,這樣廣闊的空間,被諸多基礎設施、被中國主導的政策互通、金融互通、基礎設施互通、貿易互通所連接,這無疑為中國的企業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酒業專家馬會勤認為,把葡萄酒產業放到“一帶一路”里面,是有扎扎實實的歷史證據和非常豐富的人文支撐的,從遠古時期葡萄和葡萄酒就是“一帶一路”里面最根本的農業交流內容。“葡萄”一詞可能來源于古波斯語,葡萄最早產自黑海、里海地區。
在諸多專家看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實際上覆蓋了超過大半個中國的面積,這個宏大的戰略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和葡萄酒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其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基本思路,實際就是輸出產能,我們有非常大的產能,需要輸出。而寧夏產區、吐魯番產區、甘肅武威產區,都恰好處于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這些產區“飛”起來
在“一帶一路”戰略開始落地的情況下,那些在地理位置上與“一帶一路”戰略密切相關的葡萄酒產區,或能首先受惠。
業界認為,渤海灣產區、寧夏銀川產區、甘肅威武產區、吐魯番產區等幾個重要產區,將成為葡萄酒產業之中首輪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的產區。
根據專家的說法,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OIV成員國很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希臘、匈牙利、以色列、黎巴嫩、摩爾多瓦、土耳其等都是OIV的成員國。
據悉,OIV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葡萄酒國際合作政府間平臺,是一個政府間組織,而“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一些具體事務需要政府來牽頭運作。寧夏是中國唯一的OIV省級觀察員。寧夏代表團已經連續三年出席OIV大會,寧夏在OIV的平臺上已經與其他成員國和觀察員政府有了多年的交流,OIV成員國對于寧夏葡萄酒的認知度極高。
馬會勤認為,如果寧夏牽頭,西北五省就可以在OIV的框架下與其他“一帶一路”上的國家進行合作,例如,格魯吉亞、以色列以及土耳其等等,從而帶動西北葡萄酒產業的發展。
不只是帶來市場空間的增長以及推動產能的消化——實際上,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國內產區與國外的交流可能會隨著政府的互動而逐漸增多,從而帶來栽培技術、釀造技術、葡萄酒文化的提升。
在葡萄酒專家看來,諸如以色列這樣的國家,其農業發達,先進技術對于葡萄栽培很有作用,而格魯吉亞則有著八千年從未間斷的葡萄酒歷史,在傳統葡萄酒釀制工藝、葡萄酒文化、葡萄品種上獨樹一幟。
除了西北產區面向陸上絲綢之路外,煙臺產區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未來將會同日韓、俄羅斯等國在經濟上有更多交往,帶動葡萄酒文化、產業的發展。
“‘一帶一路’就好像是一個風口。”有觀點認為,在這個巨大的風口之下,很多產業都將獲得“飛上去”的機會,而葡萄酒產業則首當其沖,成為這項戰略的最早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