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江湖,有酒的地方就有江湖的刀光劍影,大大小小的酒企就是江湖中的英雄豪杰,各路英雄都在為如何守“疆土”,拓“江山”忙得不亦樂乎!
如今,白酒行業目前還處于一個調整的狀態,只是少數企業率先走出了低谷,從數據來看,白酒去年同比增長5.22%,但這個數據里面其實還有一些原來沒有統計的數據。白酒如果和葡萄酒相比,葡萄酒去年增長了10.17%,明顯葡萄酒行業比白酒行業增長速度多了一倍。
近段以來,營改增政策成為熱點話題,對整個白酒行業來說,國內白酒行業處于深度調整期,“賣酒難”是全行業都面對的問題,流通環節的利潤也隨之降低。若白酒消費稅向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將會增加經銷商的賦稅負擔,使其處境雪上加霜。如此一來,經銷商很可能會將壓力轉嫁回上游酒廠,這對于規模性酒企而言尚能承受,但中小型酒企很可能由于負擔過重而被迫洗牌退場。
在此次白酒大浪淘沙、大魚吃小魚、資源重組的過程中,作為區域白酒的中小型酒企如何擺脫負擔過重、市場萎縮、消費人群減少的噩運,這樣才能改變不被洗牌退場的命運。筆者認為,作為區域白酒企業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改變營銷策略,深耕省級、市級甚至縣鄉級市場,緊守自身的疆土、城池不被大品牌或其他區域品牌攻破。
然而,現在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發生變化,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代表,他們購買商品更多的是基于一種享受。對于白酒而言,年輕的消費者認為,一口高濃度的白酒下肚,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燒嘴、燒喉、燒肚子,接著可能就是會頭暈或者頭痛,然后就可能醉倒。針對好喝的啤酒和紅酒,年輕消費者不會為了白酒文化和所謂的“面子”去折磨自己喝白酒。
五糧液集團公司董事長唐橋表示,抓住年輕人的市場,白酒才有未來。年輕消費群體的培育,將為白酒消費埋下未來增長的伏筆。年輕人有社交,年輕人也有酒局,這說明需求一直在,而白酒卻沒有抓住他們,對于年輕消費群體而言,這樣的供給就是無效供給。
如何才能抓住年輕白酒消費者將是區域白酒企業所面臨的話題,抓住70后將是區域白酒發展的突破!
筆者認為,首先,70后消費者經常喝酒的占一大部分,飲酒習慣和飲酒頻率也高于其他年齡段,比起80后、90后消費者,70后消費者仍是很重要的白酒消費群體。另外,70后選擇白酒品牌是多數省內知名品牌,70后消費者喝家鄉酒的情結成分多,所以說區域品牌白酒更容易得到70后消費者的青睞。其次,70后消費者自己喝酒多選擇50~200元價位,宴請多選擇100~300元價位。再次,70后白酒消費群體,消費意識已趨理性,不會被白酒花哨或豪華的包裝所迷惑,他們更看重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內在品質。
70后無疑是目前白酒的消費主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70后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習慣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要更好地抓住70后消費者,就必須對這一群體的“變化”有所了解。
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董事長楊光認為,傳統白酒的消費群體如今已面臨老年化。目前中國白酒消費者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這個年齡段正是70后,70后作為現階段白酒消費主流勢必帶動一部分80后甚至90后群體。若想白酒消費者不出現斷層,就必然要培養年輕消費群體。
作為當今社會的主流消費群體的70后,他們大多成家立業,收入穩定,有較大部分已經成為政府、商業、房地產等行業的骨干力量。70后的社會地位,也決定未來10年內,他們在政商領域將產生更大的影響力。70后的一舉一動必將影響80后、90后消費群體。
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曾強調,面對潛力巨大的年輕人市場,酒企要做的不是立馬跟風推產品,而應該在產品推出之前花工夫認真細致地研究年輕人的興趣和需求,花大力氣研究廣告傳播和營銷渠道。只有看清需求,生產出多變、新奇、時尚的白酒才能真正贏得年輕人的青睞。
筆者認為,區域白酒企業緊緊抓住70后,讓70后帶著80、90一起玩才是企業發展的重點,區域白酒企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仔細研究80、90的飲酒習慣和飲酒性格,調制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好酒,培養他們對白酒的忠誠度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