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張裕發布兩則公告,即《關于合資設立智利魔獅葡萄酒簡式股份公司的公告》(以下稱公告1)及《關于收購智利貝斯酒莊下屬子公司股份的公告》(以下稱公告2)。
公告1顯示,“同意本公司與LAMBOSpA簽署《股東間協議》,共同出資48,032,523美元現金,合資設立IndomitaWineCompanyChile,SpA(中文名稱“智利魔獅葡萄酒簡式股份公司”,以下簡稱“魔獅葡萄酒”),其中本公司以40,827,645美元現金出資,持有魔獅葡萄酒85%股權;LAMBO SpA以7,204,878美元現金出資,持有魔獅葡萄酒15%股權”。
公告2指出,同意魔獅葡萄酒與貝斯酒莊、INVERSIONESBETMINSpA公司(與貝斯酒莊合稱“出讓方”)以及貝斯酒莊管理團隊簽署《股權轉讓合同》,由魔獅葡萄酒作為受讓方以48,032,523美元現金收購出讓方持有的三家公司股權。
張裕收購案連連,協同效應是關鍵
近幾年,張裕海外收購不斷,2013年張裕收購法國干邑富郎多酒莊,2015年收購西班牙愛歐公爵葡萄酒公司及法國蜜合花酒莊,此外,張裕還持有意大利起泡酒品牌多來利、智利品牌魔獅完全的知識產權,同時與澳大利亞富邑集團達成鷹賦品牌的共享合作。張裕公司總經理周洪江曾表示:“張裕已經不僅僅是中國的一個本土葡萄酒生產企業,不但擁有國內六大酒莊品牌,以及解百納、醉詩仙等主力品牌,而且正在變成為一個擁有多個國際優秀葡萄酒品牌的國際化葡萄酒供應商。”此次張裕收購智利貝斯酒莊,再一次表明其加速布局全球市場的戰略。
張裕的全球化布局并不是空穴來風,據張裕公告顯示,此次收購的智利貝斯酒莊下屬子公司葡萄原料供應充足,產品質量優良而成本較低,其絕大部分產品與中國主流葡萄酒消費需求較為吻合,而中國市場是其薄弱環節。張裕收購后,將加快其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有利于較快形成銷售規模。因此,無論從產品、原料,還是銷售渠道上,與張裕均有較好的互補性,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協同效應。
而愛歐公爵被張裕收購前后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收購之前,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尚不足1%,收購之后,借助張裕龐大而成熟的國內銷售渠道,短短兩個月內,愛歐公爵就占據了進口西班牙葡萄酒11%的市場份額,這一變化也足以體現張裕全球化布局的成績較為理想。
海外收購受巨頭追捧,亦暗藏風險
除了張裕,國內多家生產企業也在布局海外市場。2016年9月,威龍股份發布定增預案,計劃募資6億元用于澳大利亞6萬噸優質葡萄原酒加工項目;2015年3月糖酒會期間,瀘州老窖首次向媒體公開控股澳洲的希拉谷酒莊;中糧名莊薈也擁有法國雷沃莊園、智利圣利亞兩大自有海外酒莊。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中國葡萄酒市場容量隨之擴大,法國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年初發布的報告也預測,未來三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而按照現在國內的葡萄種植面積看,優質的原料會非常搶手。所以,原料之爭必將是葡萄酒企業競爭的重點。主要的企業都在進行海外收購,這是未來幾年的常態。
盡管海外收購風生水起,但所有投入都與風險并存,因此企業也要保持清醒。比如匯率風險。前日,葡萄酒研就剛剛報道了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升至近7.8,可能導致法國酒漲價;張裕方面也表示智利比索兌美元匯率由于銅的價格和需求量變化導致經常大幅波動,因此也會產生一定風險。
進口酒市場競爭激烈,破局刻不容緩
進口酒市場的擴容吸引了來自業內外巨頭的熱捧,巨頭的進入勢必會對當前進口葡萄酒市場格局產生影響,并以其故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背書,打破進口酒市場原有的混亂局面。但是進口酒在中國的發展依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過度增長的進口規模帶來的市場飽和;二是品牌眾多,質量得不到保障。
面對激烈的競爭,對于酒企來說,一個最為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打造強勢品牌。張裕公司副總經理孫健曾表示,“就國內來說,國產品牌集中度相對高,而進口酒采購門檻低,品牌眾多,進口商眾多。消費者在進口葡萄酒的選擇上越來越開始注重品牌,部分進口酒品牌也已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進口酒大單品形成的時機已經到來,這也是此時張裕在進口酒上發力的原因。”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祎也認為“現在互聯網叫爆品時代,已經不是簡單的品牌時代,所有產品必須要走進消費者的心中;ヂ摼W時代只有做爆品,才能夠真正走進消費者心里,只有爆品才能成就強大品牌”。
進口酒的發展正在一步步推動整個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我們相信,巨頭爭相發力中國市場加劇競爭的同時,最終受益的必將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