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挖掘品類資源,景芝酒業董事長劉全平提出,首先要抓住新時代消費特點。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消費升級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已經進入了個性化消費、品質型消費為特點的消費新時代。品類價值創新,要抓住消費特點進行創新。
其次,要尊重消費者需求。新的消費形勢的發展,帶來了消費者需求層面的變化。現在已經由企業主導市場向消費者主導市場轉變,消費需求和認知已經成為新時代品牌發展的驅動力。品類價值創新要尊重消費需求,抓住需求的“牛鼻子”,實現品類心智上的創新。
最后,要傳承白酒的優秀基因。品類價值的根本保障是品質。要傳承技術、品質、文化等方面的優秀基因,立足消費需求進行品類價值的創新。
3、以品類抗品牌
當前,白酒行業“馬太效應”愈發顯著,品牌集中趨勢不斷增強,具備“強分化”優勢的一二線名酒大軍壓境,其他酒企將面臨什么命運?
對此,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向《華夏酒報》記者判斷,不會出現像中國啤酒業那樣高度集中化的老路,“即使在未來10年后,中國白酒格局依然會呈現10個左右一線名酒,20多個省級龍頭,加上100個左右的特、優、美的品類創新企業。”
白酒格局之所以如此,與所具備的品類不無關系。品類對于非名酒企業來說尤為關鍵,如果沒有品類這個杠桿,區域企業肯定競爭不過名酒。有了品類,它就可以成就企業的差異化。也因為品類,名酒品牌面對它們也要失色一些。
比如,一個消費者到了山東,到了河北,到了河南,到了北京,都有不同的代表區域白酒可選擇,這本身就是白酒企業品類化、產業化、差異化的戰略競爭手段。
中國白酒市場非常大,消費者可供的選擇非常多,因此任何企業都規避不了審美疲勞。所以,白酒企業做不好會面臨淘汰,做得再好也會有很多新品牌涌現。白酒產業發展一直呈現的就是差異化創新的動態格局。
品類決定白酒品牌的差異化。楊光認為,酒企塑造品牌說的是外在的形象氣質,而品類則是獨特性和感知體驗的內在升華。換言之,品牌是白酒的顏值擔當,品類則是才華擔當,顏值可能會老,才華永遠在。
品類帶給企業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楊光提出了三個詞:定價權、對話權和統治權。比如,一個企業的品類建設得非常好,企業就有機會部分能掌握自己的外定價權。
對于打造品類價值,楊光認為,構建品類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游戲或者產業概念,它需要系統打造并且長期的戰略堅持,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品類發展的路徑首先要體現在,這個企業要有真正的實業家,一定要有戰略遠見和戰略定位才能支撐;其次,企業基本都是中國酒業科研創新水平頂尖的企業,要善用天造地設的自然人文資源,所以品類企業基本是獨到資源占有者,特有的。最后,品類企業基本上都是“大聲量”企業,有些企業在這個事情上做不好,就是聲量太小了。
“核心就在于提升企業系統化水平戰術修養層次,品類企業都是系統和戰術修養極高的企業,只有系統化、結構化才是打造品類的不二法則。”楊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