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啤酒在價格、口感等方面飽受大眾消費者所詬病,而這也從消費者層面印證了當下國內啤酒消費市場集體疲軟的現狀。但鑒于本文消費者數據搜集范圍有限,調研統計得出的國產啤酒痛點以及在大眾消費者呼聲中窺見的小趨勢等論段僅供參考。
01、大眾消費者對目前國產啤酒的態度
隨著近些年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者能夠接觸的啤酒品類逐年豐富,大家對國產啤酒的要求也是水漲船高。
在文章刊發以后,廣大群眾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然而較為遺憾的是,近70%的消費者對目前國產啤酒的現狀較為失望,他們從口感、價格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另外15%的消費者則表示不太關心,而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自身身體因素外,相當一部分仍然是對國產啤酒的品質感到失望;
僅有10%不到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會支持國產啤酒,并聲稱不盲目追捧進口啤酒。
02、痛點明顯:國產啤酒急需培育消費者的信心及好感度
在對留言區進行整理時,我們能夠充分感受到消費者對國產啤酒“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緒。超過半數的消費者表示,目前國產啤酒的價格在對比進口啤酒時已經逐漸失去競爭優勢,隨著購買渠道的豐富,以及外來品牌的深入滲透,特別是價格上的回落,讓消費者正在逐步接觸更多的進口啤酒,新的一輪口感培育或者正在進行。同時,在品質未獲得提升的情況下,國產啤酒的漲價行為也引發了消費者的質疑和不滿。
另外一方面,對于經常飲用啤酒的人來說,國產啤酒的整體口感并不能讓他們滿意,眾多網友紛紛吐槽國產啤酒逐漸成為“啤水”。在糖酒快訊看來,部分網友的言論雖然夸張,但確實反映出許多問題。如今啤酒在消費場景中,消費者從以前“拼數量”,“拼豪飲”的狀態,逐步演變為建立在對啤酒品質認可基礎上的理性飲用,這一趨勢下,消費者在啤酒飲用上開始從追求數量到看重質量轉變。這自然也和當下消費者加大對健康的重視密不可分,特別是對許多年輕消費群體來說,“啤酒肚”、“痛風”等健康因素正在左右著他們對啤酒的消費態度。
同時在消費升級影響下,更是對消費品整體質量和體驗度有了新的要求。其中一部分網友就表示,曾經國產啤酒中的那些麥芽香味如今難以尋覓,反觀過去十年,啤酒工藝的升級和啤酒企業間的兼并浪潮,并沒有讓國產啤酒在口感上得到明顯的提升,而這一問題隨著進口啤酒的涌入,被逐漸擴大化。
而在專業人士看來,進口啤酒與國產啤酒發展的方向、定位不同,第一,國產啤酒度數低、口味淡、容量小,越來越向水以及飲料的方向發展,而進口啤酒顏色深,度數高,口味重;第二,進口啤酒多為麥芽酒和“白加黑酒”,而這卻是國產啤酒發展的短板;第三,進口啤酒布局中高端,品種口味多,而國產啤酒布局中低端,品種口味單一,大單品多。
03、你千萬不要忽視這三個消費者眼里的“小趨勢”
首先,消費者對于國產啤酒口感的聲討中,很大一部分都提到了“飲酒體驗”,進口啤酒之所以獲得好評,在與其酒體的質量有所保證,并且飲用后有“酒感”,比如有的網友傾述,在標注為同樣酒精度的情況下,自己喝了半打國產啤酒后的感覺,還不如2瓶進口啤酒來的直接。這背后,與之前我們提到的消費者飲用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趨勢也息息相關。未來的國產啤酒對于自身過淡、過“水”的詬病,應該作出對于的調整,才能在新一輪的口感習慣中,占據較為有利的位置。
其次,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也紛紛表達了對自己家鄉品牌的懷念和推崇。如今內地啤酒生產企業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并購風潮后,眾多具有歷史基礎的地產啤酒品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而那些品牌仍舊存在的啤酒,很多消費者卻抱怨口感和品質似乎大不如前。在大品牌的激烈競爭下,某些地方的地產啤酒,如果自身品質有所保證,同時對區域市場的經營得當,依舊有生存的空間,在留言區中,一部分消費者流露出對家鄉品牌的支持和特殊情感。另一方面,大型企業在對收購品牌的處理上,也應該進一步考慮發揮地產啤酒的情感優勢和地域優勢。
第三,進口啤酒對國產啤酒的沖擊已經演變為難以忽視的現象。特別隨著國產啤酒的價格提升,以及進口啤酒在價格上的調整,之前彼此間各自占據不同市場空間的狀態出現了波動,在價位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消費者難以拒絕國外啤酒的誘惑。更為重要的是,在啤酒飲用習慣和啤酒文化的逐漸深入下,消費者能夠通過更加豐富的平臺購買到進口啤酒,這也促使了進口啤酒的平民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