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青、伊等泛區域品牌突破遇阻?
在北京圣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創始人鄒文武看來,泛區域品牌根據地以外市場銷售下滑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白酒行業整理量沒有變化,泛區域品牌走出去受到市場擠壓,費用居高不下,因此增長乏力;
第二,泛區域品牌衡水老白干、青青稞酒、伊力特這類品牌在本區域沒有形成絕對的一統地位,內部市場也面臨區域內中低端品牌蠶食,可以說腹背受敵;
第三,從品牌力及消費者來說,泛區域品牌缺乏進入其他人區域和進攻其他人群的能力,一旦省內被蠶食下滑就更突出。
此外,黑格咨詢董事長徐偉表示,老白干和伊力特在品牌力上有著相似之處,這二者的品牌有全國化基因,但卻是銷售區域化的企業。之所以市場表現不好,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戰略導向和資金支持的原因:
一方面,戰略導向決定了市場表現。這幾家企業在向外擴張方面的意愿不甚強烈,在資源投入、人員組織配套和市場費用等方面的投入都是處于收縮的狀態。
另一方面,盈利不足以支撐大肆擴張。如老白干,2016年營收24.38億元,但是凈利潤只有1.11億元,在對外輸出和大面積市場投入方面的支持力度和可持續也就會減弱。
品牌的泛區域拓展還有沒有機會
徐偉表示,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區域型的酒企向泛區域酒企的轉型和拓展,成功的道路已經越來越狹窄,成功的機會愈發的變小。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區域型酒企的戰略多是屬于收縮的,強化本土根據地市場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全國一線名酒企由原來的不做渠道正在轉型做深度市場和渠道落地。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區域型酒企向泛區域發展,大概只有一個機會:區域型酒企以區域核心市場為板塊,逐漸向周邊板塊發展。所以想要成為泛區域酒企,區域型酒企必須要深耕本土市場,然后逐步向周邊拓展。
同時,鄒文武也表示,想要從區域品牌到泛區域品牌,首先要解決區域內絕對的領導優勢,然后才可能談泛區域優勢。另外,在產品上形成幾大核心價位段的超級單品,才有可能借助資源優勢和價位優勢把品牌優勢放大,否則很容易被拖后腿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