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時間發現又有一個現象--熱議“工匠精神”,而首當其沖被國人拿來說事的就是中國人,中國企業,中國產品。類似“中國人缺少工匠精神,中國企業缺少工匠精神”,鋪天蓋地,這一現象正如前兩年媒體熱議的“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營銷”、“中國式。。。”。對“中國式營銷”我是有過炮轟的,因為打心眼里我對此種行業和話題是蔑視的。對此又一所謂“中國式的現象”,我又想說一句話:不要沒事拿自己作賤。
至于這種現象背后是否有怎樣的目的,我暫且不去探討。說不定我們真的一不小心就被利用了。當然有沒有被利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用心,用誠心關注,關心中國人,中國企業,中國品牌。(那些從來不用中國產品,不關心中國企業的人說這些,我認為是站著說話不腰痛,讓他們放屁好了,而那些沒有什么料,無法選擇其它產品的主,這樣說,我只能說他TMD太能裝逼了,如果在我面前說,我一定會直接質問他“你TM有工匠精神嗎?”你體驗過中國的工匠產品嗎?)
我們為什么總是拿自己人,自己國家,自己的企業說事呢?不可否認,中國人,中國企業,中國的產品是存在許多的問題,但我試問下,美國TMD沒問題,英國TMD沒問題,德國TMD的沒問題?日本TMD就沒問題?韓國TMD的沒問題?以色列TMD就沒問題?美國金融詐騙,種族歧視,金錢政治,貧窮等,德國大眾做假事件,軸承事件,韓國“增濕器殺人”事件,以色列耶路撒冷的“露天監獄”問題(我們已習慣崇拜猶太的智慧,同情他們的遭遇,我們大多數人卻忽略了或者不知道他們殘忍的一面)等等。還有其它諸多的小國,更是有不計其數,難以啟齒的問題。難道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或者是充耳不聞還是置若罔聞?
中國近30多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曝露出的嚴重問題也很多。如中國的公德問題,誠信問題,腐敗問題等等。但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的企業在如此復雜的經濟和政治體制下不斷的發展壯大,不斷地刷新世界的眼球,我認為具有足夠的資格獲得贊譽和肯定,值得世界尊敬。信手捏幾個品牌,如格力,海爾,華為,萬科,萬達,阿里巴巴,聯想,娃哈哈等等,無不彰顯著中國人,中國企業的工匠精神。
毫不掩飾地說,中國制造,這是讓大家說事最多的產業。因為我們習慣地,或者說被習慣地認為,制造業才能體現精工,才可彰顯工匠精神。而汽車,應該是被許多人最容易拿來對比,渲染的對象,也是被許多人吐槽,詬病最多,最典型的行業。我不否認,日本的汽車,德國的汽車有他們值得尊敬的地方,可日本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減料,德國汽車內飾的粗糙(競爭讓他們現在已大改進)等,難道也是工匠精神?如果把精致,耐用,省油當作工匠精神來標榜,不免有點貽笑大方。同時我們不要忘記,中國近十年來,汽車工業發展取得的成績足夠讓世界為之唱贊歌。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企業,如中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等,無論是技術、設計能力還是業績都應該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真正用過的,我相信一定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他們絕對具備工匠精神,只是,你沒有用工匠的眼光去欣賞和關心。
我們不要被西方文化給蒙蔽了雙眼,我們可以無限地關注,無國界地閱讀,但一定要保持獨立的思考,要具有獨立的理念,這難道不是“工匠精神”?否則,你就是一個機器,就是一個活著的尸體。我可以這么尖銳地說,目前許多關于所謂“中國式”的話題,都犯了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拿這些說事的文章還要見報,實在是媒體有點不盡責,是缺少獨立思考的一群,不具備“工匠精神”的最直接的體現。在我看來,最先槍斃的就是這些煽風點火的話題性文章,如果要談工匠精神,先要讓他們體驗下中國的工匠產品,讓他們捫心自問下,是否真正有深度地思考過工匠精神?
如果你是流氓,你是地痞,卻要求用工匠的態度服務你,如果你是叛徒,你是賣國求榮者卻在納喊沒有工匠精神,你不會臉紅嗎?
我認為,工匠精神首先應該是一種基本的職業態度、職業操守及職業習慣,是為生意,為企業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的工作素養。我們不能把這些基本的職業要求冠以高大上的工匠精神,更不要把工匠精神神化。你在這里大聲叫囂的德國人的工匠精神,你去問他們,他們也許會神回答你“這個沒什么啊,只是工作要求而已嘛!”
借用奧古斯特·羅丹一句世人皆愛的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中國并不缺少工匠精神,而是缺少發現和欣賞工匠精神的工匠眼光。因為你崇洋媚外,因為你人云亦云,因為你總是用挑剔的眼光和嗤之以鼻的心態對待中國制造,對待中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