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未艾的電商在帶給人們便捷、實惠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祛除電商“發展中的煩惱”,使其從成長走向成熟呢?不久前,商務部給出了答案:五舉措規范電商發展。這對改善酒類廠家與電商的關系,實現廠商和諧共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得不說,法治是電商從成長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電商自呱呱墜地起,就有一個犯錯與糾錯的不斷博弈的過程,有一個從成長走向成熟的轉化過程。對錯誤我們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聽之任之,必須加以引導和規范使電商盡快從成長走向成熟。成長與成熟雖是一字之差,但內涵卻大不相同,前者是指規模的擴張、速度的強化、他律的主導、感性的前行、自贏的享受,后者則是指質量的提高、結構的優化、自律的約束、理性的掌控、共贏的追求。
電商從成長走向成熟,一靠法治二靠道德,但最根本的是依靠法治。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確實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既有線上虛擬交易帶來的新問題,也有現行體制機制與電子商務發展不相適應所產生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從完善政策法規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加強監管力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商務部今年將重點協調推進五項工作,來規范電子商務發展。一是要推動電子商務領域立法,明確電商平臺及相關方的責任。備受關注的《電子商務法》,全國人大財經委去年已經開始起草,今年商務部將配合做好《電子商務法》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進一步研究如何完善監管措施。二是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標準統一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進一步加強電子商務領域打擊侵權假冒偽劣的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推動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執法協作機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增強監管合力。四是推行網上資格審查和寄遞實名制,加強監管部門與電商平臺的相關信息共享,提高對侵權假冒行為的追蹤溯源能力。五是對關系消費安全的重點產品以及侵權盜版等突出問題組織相關部門持續開展整治。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烏日圖指出,電子商務立法堅持問題導向,對電子商務經營的主體責任、交易與服務安全、數據信息保護、維護消費者權益以及市場秩序、公平競爭等內容都進行了規范。
可見,以法治引領電商從成長走向成熟,就是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盡快出臺《電子商務法》;二要執法必嚴、改進監管,將事后監管提前到事前、事中監管,對電商進行動態化、常態化的線上、線下監督,落實無縫對接;三要違法必究、重典治亂,對各類違規行為按“三嚴”精神及時處罰,倒逼電商提高自律水平。
除此之外,酒類電商應做公平競爭守法經營的典范。近年來,酒類電商發展較快,成績顯著。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2—2014年,白酒電商的總銷售額分別為14.8億元、35億元和78億元,增長率分別為85%、136%、123%,并預計2015年或達到350億元。
但酒類電商在發展中也面臨著瓶頸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產品有假,電商作為新生事物僅靠自身“摸著石頭過河”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法律法規的明確約束和外部監管的嚴格到位。二是價格無序,這其中既有為吸引消費者眼球而導致的電商與廠家及傳統經銷商的價格戰,也有為搶奪市場份額而導致的電商之間的價格戰。價格戰導致酒類廠家與電商之間的明爭暗斗此伏彼起,其結果是兩敗俱傷。
價格被酒類各方視為“戰略武器”自有其道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密切供給與需求的紐帶,是調節供求關系的決定性參數,是市場經濟三大基本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運行的晴雨表。價格的水平,決定著酒類運行是否具有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決定著酒品能否在市場上及時出清。因此,價格競爭是市場競爭的主要表現,但價格競爭不等同于打價格戰,也不是誰的價格越低誰就越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價格的制定與調控要受市場與法律的雙重制約。讓產品價格、要素價格、資金價格都能按市場經濟規律形成并依法發揮作用,是酒類所有經營者應共同遵循的根本性原則。
從酒類產銷的實踐看,無論是“控量保價”還是“順價保量”,抑或是“逆勢提價”,都是酒企對價格形成機制的有益探索;而罔顧進貨價成本價的燒錢式低價傾銷,既違反有關法律,也在經營上難以持久,更背離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在價格問題上,酒類廠家和電商都應該棄小利顧大局、輕眼前重長遠、求大同存小異,以實現合作共贏分享。酒類廠家也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電商,充分認識電商對經濟發展、改善流通和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能動輒就下“哀的美敦書”,而需要多方尋求合作的路徑,如生產專供電商獨家銷售的定制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