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眾多參展企業中,茅臺再次以消博會全球戰略合作伙伴身份亮相參展,聚焦茅臺文化輸出,以品牌產品展示為關鍵抓手,精心打造出一個蘊含深厚東方韻味的茅臺文化展示綜合空間。
資深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正驅動著產業生態的重構。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標桿企業,茅臺亮相消博會不僅實現了品牌價值的立體化呈現,更通過構建“文化+體驗+社交場景”的創新生態,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范式參考,彰顯其把握消費趨勢、引領產業變革的前瞻性戰略布局。
非遺文化對話世界,沉浸體驗解碼茅臺
步入海南國際會展中心3號館,茅臺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走進登陸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靈動蜿蜒的“文化之河”——以赤水河為意象鋪展開來,串聯起整個空間的動線與節奏。設計靈感源自傳統花窗的“借景”智慧,將空間打造成流動的文化畫卷。茅臺LOGO在光影中演化為騰動的圖騰意象,宛如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在“帶”與“窗”的交織之間,讓參觀者沉浸在一場關于文化、自然與傳承的感知旅程中。
整個茅臺展廳以中華非遺文化為創作邏輯,以軒窗承載“中國茅臺,香飄世界”的設計概念,用苗族剪紙展示“順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業價值觀。。在這座“茅臺文化展廳”中,每一處軒窗既如取景框,又如思想之門,連接著歷史與當下、東方與世界。展廳不再是展示空間,更像是一處緩緩展開的文化敘事長卷,引導參觀者在沉浸中感知匠心,在細節中讀懂茅臺。
苗族剪紙、飛天圖騰與品鑒吧臺的組合,形成了一種奇妙的“文化混搭”。這種設計并非簡單的堆砌,而是試圖構建一套“文化解碼系統”,通過視覺符號的轉譯,將東方傳統價值觀轉化為全球客商可感知的通用語言。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設計巧妙地通過“文化”這一媒介,打開了與國際化交流的大門,向全球消費者展示了中國白酒的魅力與文化內涵,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消費者都能領略到茅臺酒背后所承載的千年釀造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蘊。
在展廳,茅臺通過“小茅好運·探索之旅”互動答題、非遺禮品兌換等環節,茅臺更是將文化傳播轉化為可參與的社交行為。在現場,一位來自上海的游客笑稱:“原本只是路過想看看熱鬧,沒想到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從剪紙到窗景,每一處都很講究,不只是喝酒,更像是在讀一本活的文化書。這趟展覽真的值了,讓我對茅臺背后的文化哲學有了全新的理解。”
事實上,這種“文化場景化”的呈現方式,正是茅臺近年來品牌戰略的縮影。今年以來,茅臺朝著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的方向轉型,其中,茅臺更強調以消費者為核心,以新思維、新理念、新形式滿足消費者需求。有行業研究員表示,這種“文化接觸—價值認同—消費轉化”的鏈路設計,不僅讓品牌文化變得可感、可親、可參與,也有效激發了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和社交分享欲望,進一步推動茅臺從產品消費向文化體驗、生活方式認同的躍遷。
政策東風聚勢能,開放格局謀新篇
據悉,消博會始于2021年,是中國首個以消費精品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消博會一直以來都秉持 “開放” 與 “創新” 兩大核心理念,為全球企業構建起共享中國市場的宏大平臺,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表示,這對茅臺而言,無疑是融入全球消費浪潮的絕佳機遇。
事實上從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茅臺“一擲成名”到如今,產品銷往全球五大洲64個國家和地區。茅臺通過這百余年的出海歷程,向世界充分展現了中國消費精品的傳統魅力與創新活力。它不僅是一瓶美酒,更是優秀文化的踐行者與弘揚者,彰顯著民族品牌的責任擔當。
白酒品牌管理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馬斐認為,茅臺以消博會為跳板,驗證了“文化出海”模式的可行性,為其他名酒企業提供了經驗,推動中國白酒集體走向世界。同時,茅臺在消博會創新性應用“文化+消費”IP,探索沉浸式體驗場景,為行業開拓高端化市場提供了模板。
作為中國民族品牌,未來,如何主動擁抱開放升級新機遇?張德芹表示,茅臺將始終以“極致匠心”釀造民族精品,讓世界品味中國制造的匠心品質;始終以“文化共鳴”傳遞東方神韻,讓世界讀懂中華文明的包容創新;始終以“開放姿態”融入全球市場,為國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更多茅臺力量。
2025 年,茅臺已明確將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打造成 “樣板市場”,通過密集的文化活動與終端滲透,樹立國際化標桿。如果說文化敘事是茅臺全球化的“軟實力”,海南自貿港則為其提供了“硬杠桿”。借助海南自貿港 “零關稅、低稅率”政策,茅臺將能夠進一步優化全球供應鏈,降低海外市場運營成本,以海南為樞紐,輻射東南亞及 RCEP 市場,形成“以海南為跳板,輻射全球”的貿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