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行業又在熱炒五糧液提價減量、茅臺預收款數額重新回升的意義和價值。但于我看來,這兩家企業的狀態,當然意味著這兩家企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但是,他們的回暖,很難代表白酒行業整體回暖,更不能被解讀為行業的調整結束。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名酒企業行動一致地布局中檔市場。
多年以來,白酒品牌都在努力的“爭上游”,搶占更高的價格點。但去年開始,多家一線名酒不約而同地布局中檔市場,這意味著全國性品牌與區域強勢品牌第二次沖撞開始。我們認為,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行業發展階段,極可能是在渠道整合之外白酒的另一個關鍵變化。
在很長時間內,全國性品牌與區域強勢品牌,基本上是錯位競爭,各安其位的狀態。但隨著白酒供給突破1200萬千升,兩者之間的正面沖突加劇。
1、第一次沖撞發生于2008年到2014年,沖撞主要發生于高價位市場或者“次高端市場”。
2012年以前,區域品牌大力進軍這個市場,一段時間內,從餐飲包廂,到團購大戰,區域品牌與全國品牌的爭斗中,不落下風。2012年,“整風運動”突然啟動,高價消費緊縮,茅臺五糧液順勢下調了價格,這一招清理緊隨其后大量區域高價位產品。兩年之內,區域品牌的高價產品幾乎悉數消失。然而,高價產品受阻,短期內并不會讓區域品牌傷筋動骨。還有些區域品牌,也學著茅臺五糧液的路數,順勢下調價格,也對中檔市場進行一次清洗。因此,第一次沖撞雖然以區域品牌落敗告終,但并未傷經動骨。
2、這一次沖撞主要發生于中檔市場。
從去年到今年,有關名酒企業布局中檔市場的信息大約有四條。首先,茅臺推出“三茅一曲”四款中檔品牌;然后,五糧液高層也多次提出,要打造多個二十億元、十億元級的中檔品牌,五糧春、五糧醇兩年內銷售量要達到3-5萬噸;而本次糖酒會上,郎酒集團恢復郎牌郎酒,推出新品郎牌原漿,加上已有的郎牌特曲、郎酒郎哥,郎酒集團在100-300元價位段已經落子四個品牌;同樣在糖酒會上,瀘州老窖宣布收縮產品線,確定主力戰略產品,瀘州老窖特曲重回主力陣營,這樣瀘州老窖這個價位段市場的主要產品也有窖齡、特曲、頭曲三個品牌系列。
與第一次沖撞不同,這次看點有三。
首先,雙方必然全力相博。對于區域品牌而言,這個價位段是命根子;而對于全國性品牌而言,中檔市場才是增長的要害所在。雙方都沒有退讓的理由,而且對于區域品牌而言,競爭失敗,可能意味著沒有機會。
其次,競爭的邏輯有所變化。第一次沖撞,雙方爭搶的是剛剛形成的高價位消費,消費形態比較單一,白酒高價打低價的邏輯在競爭中很明顯,在品牌上全國性名酒有先天優勢。但此次爭奪,是圍繞中檔市場展開,品牌落地、服務落地、管理落地,都將影響競爭成敗。我們認為這一次的成功經驗,將有利推進白酒的品牌運營觀。
第三,競爭的參與者已經發生變化,最主要是渠道力量的萌動。第一次沖撞中,渠道的力量并沒有凸顯,決定運營方式的就是品牌運營者。但是這一次沖撞有所不同,渠道的整合正在發生,資本大量介入甚至促進渠道整合,白酒產業的合作鏈條正在重新嚙合,運營者必須考慮渠道合作者的立場和利益。
從這個角度看,白酒的第二次沖撞將不可避免。這一次沖撞,不僅會改變白酒的品牌格局,還將帶給白酒成熟的品牌和市場運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