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魯酒品質創新不足的問題。可能很多魯酒人關于魯酒的品質創新不足表示十分的不認同。因為魯酒有新中國成立后兩大創新香型之一的芝麻香以及魯酒低度濃香,這不僅是魯酒基本特色,更加是魯酒品質技術創新的典型代表。2009年9月,“芝麻香·中國香——中國芝麻香型白酒發展論壇”授予景芝、扳倒井、趵突泉、泰山四家企業為中國芝麻香型白酒典型代表,其中景芝和扳倒井是對芝麻香型投入資源最多者,又以景芝為最典型代表。2010年9月,山東省舉辦“中國低度濃香型白酒發展大會”,推出“淡雅濃香·中國風尚”的定位傳播語,并推出八大低度濃香型著名企業,借此形成魯酒低度板塊,領軍魯酒“走出去”。
如果說,芝麻香是魯酒特產,那么低度濃香則是魯酒的實力。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曾表示:“芝麻香起源于山東,并成為魯酒最具個性的特色產品。39度以下的低度白酒消費量已占據我國白酒總消費量的40%。山東現有規模以上白酒企業中,低度濃香白酒占比達到80%,山東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濃香型低度商品白酒制造基地。”
不可否認,芝麻香是魯酒利器,面大而廣的低度濃香更是魯酒的基礎。但為什么魯酒產量和利潤呈明顯的倒金字塔狀,這是因為長期的低端消費致使魯酒消費廣但利潤低,魯酒長期穴居低端市場,而中高端市場紛紛被省外品牌攫取,怎能不令人心痛。雖然芝麻香與低度濃香是魯酒品質特色的重要組成,但是就其發展境況來看,芝麻香因地域性限制以及工藝特點、品質特色等方面的原因,導致芝麻香很難做全國,雖然芝麻香工藝復雜、品質不俗,但因整體消費趨勢的影響,芝麻香始終沒能完全的做大做強。與此同時,魯酒的低度濃香雖然也具有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但因魯酒品牌力的薄弱,魯酒的低度始終與低價相生相伴,因此低度濃香也是“有量無市”,在省外市場不能與洋河綿柔、古井淡雅相抗衡。故而總的來說,芝麻香與低度濃香的發展境況一直被局限在山東內,從而與大的市場環境脫節,尤其是近幾年來“少喝酒,喝好酒”、“喝酒就喝高度酒”等消費觀念的改變,讓過去曾經“大杯喝酒”暢行山東的消費習慣很是受傷,因此說魯酒品質創新不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我們的芝麻香、低度濃香的確沒有做出可觀的市場效果。
當下,隨著消費環境和消費趨勢的變化以及名酒全國化進程的加快,因此必須盡快搶占名酒漲價所帶來的價格空間與生存機遇,發展魯酒高端產品品系,推動魯酒整體消費價位的升級,不要在用“標王事件”當做魯酒難做大的“遮羞布”,那樣只能是一味的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