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毫無爭議地成為2016年春糖會最受關注的電商話題新熱詞,盡管各家立論的著力點不同,因為代表了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卻反映出酒類渠道自我變革的愿望越來越迫切。
從理論上講,生態圈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高階階段。僅酒類市場競爭而言,早期的市場競爭表現為單一的產品與產品的競爭、品牌與品牌的競爭,到了2008年前后,真正演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早在2013年2月,筆者主持某高峰論壇時就曾提出,互聯網帶來的是商業的革命,而不是簡單的渠道加減法和利益再分配,因為酒類市場新的生態圈即將形成,也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倒逼酒類商業模式變革和競爭形態升級。
如今酒業正式提出“生態圈”的概念,本質上亦是對供需關系和市場競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渠道變革和競爭升級這一客觀事實的理論反應。從供給側的角度看,一個商品在市場上面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從需求側的角度看,一個消費者對多個商品有需求,因此渠道的構成和效率在供需關系之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工業制造的時代,企業主動制造商品,在渠道中積極推廣,消費者因為信息不對稱和地位不均等,在制造業的強音之下,實際處于失語的狀態,往往表現得很弱勢,也很被動。而信息技術的發達和社會互聯互通的實現,消費者有了快速獲取消費信息的能力,有了主動表達需求的話語權,甚至有了定制商品和自定價格的權力,因此對渠道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來高。但當前酒類市場的現實情況是,獲取信息和參與交互的積極性卻并未出現質的提升,供需之間積極性的不對等是酒類市場生態圈形成的真實瓶頸。關于生態圈,利好是多方面的,弊病也是無法預料的,但其核心在于以人為中心,通過對人性的洞察來把握消費需求,研判趨勢,并以此與消費者共建消費場景,重構商業模式,而大數據、信息技術、電商迭代等等,不過是我們適應和應用生態圈的工具而已。
因此,生態圈不是可以隨便使用的業態標簽,我們不能把生態圈簡單定義為供應鏈競爭復雜到難以言傳的業態,更不能將語焉不詳的商業模式也歸屬于此類,而應當不遺余力地探究商業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