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白酒財報季過半,在經歷了3年高速增長后,行業已不是遍地黃金,本輪白酒新周期還會持續多久,也是今年春季糖酒會(下稱“春糖”)上醬酒熱之外的另一個熱點話題。洋河股份(02304.SZ)董事長張聯東認為,國內白酒行業正由價量齊升的“黃金時代”轉入存量競爭的“白銀時代”,而多家上市酒企在春糖期間公布了新戰略,意在加速擠壓弱勢區域酒企市場份額。
從已公布的上市酒企財報看,2020年白酒行業的“二八”分化進一步加劇,頭部酒企和區域酒企的業績表現差距正在拉大。與此同時,2020年頭部酒企的業績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這固然有2020年初疫情對行業影響的因素,但也是在持續了3年高速增長之后,行業整體略顯疲態。
其中茅臺的收入增速從2017年的52.1%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10.3%,凈利潤增速的情況也類似;五糧液預測2020年的收入和凈利潤增速為14%,近三年來的收入和凈利潤增速也呈現逐年放緩的趨勢,其他酒企的情況也大多類似。
在今年糖酒會期間舉行的行業論壇上,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表示,本輪白酒行業新周期發展的基本邏輯在于“量”和“價”兩個要素,過去幾年中,白酒行業價量齊升,進入一個新“黃金時代”。但當前行業正在整體向“白銀時代”過渡,表現為白酒市場量的增長趨于穩定,但價格還在上漲,而未來“白銀時代”還會進入深水區,即量價都處于穩定狀態,屆時市場將進入更加殘酷的存量競爭階段,大多數酒企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難。
從2017年開始,白酒上市公司業績持續高速增長,其原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即消費升級帶動的結構性增長,產品高端化戰略在其中幫助良多;另一方面,即市場進一步向頭部酒企集中,而頭部酒企也利用品牌和渠道優勢,強勢推動渠道下沉搶占區域酒企的市場份額帶來的擠壓式增長。
在目前國內白酒高端產品價格已高的情況下,提價帶來的增長空間正在變小,而頭部酒企也在考慮換個打法進一步擠壓區域酒企市場。
在2021年春季糖酒會期間,洋河股份和ST舍得分別明確了新的品牌戰略,前者將在洋河品牌之外,將旗下老品牌雙溝獨立運作,并逐步推動全國化和高端化;而后者則將在舍得品牌之外,重新加強沱牌的產品線配置,從“去沱牌化”重新轉向雙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雙溝和沱牌均是國內“十八大”名酒之一,但在洋河和舍得的上一輪發展進程中,卻都扮演著配角。2011年洋河完成對雙溝酒業的收購,但一直以洋河品牌為主。舍得則在2017年曾進行過一輪明確的“去沱牌化”調整,包括將公司名稱從“四川沱牌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白酒專家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場加速分化是當下國內白酒市場的現狀,特別是在存量競爭格局下,酒類消費呈現品牌化,名酒品牌的優勢正在體現。雙溝和沱牌也是老名酒品牌,兩家酒企希望重新激活老名酒品牌,在下一步的存量競爭中對業績增長形成支撐。
2020年洋河收入211.3億元,同比減少8.7%,凈利潤74.8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2020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凈利潤增長23%;ST舍得前三季度收入17.6億元,同比下降4.3%,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2.6%。
在業內看來,洋河和舍得啟動雙品牌戰略背后,或是采用高端化之外的方式,進一步的從區域酒企手中搶增量。
盛初集團董事長王朝成表示,名酒企業做增量除了高端化和全國化之外,而名酒的大眾化往往被忽視,但國內白酒消費中,單價100元以下的產品依然占到60%到70%,其毛利水平和中高端產品接近,而由于大眾端產品價格較低,渠道利潤有限,因此品牌的影響力會更大。
100元以下產品也是區域酒企的一塊主要收入,名酒大眾化或將從區域酒企的市場中再分走一杯羹,后者也將面臨更艱難的局面。“中國酒行業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未來不需要那么多白酒企業。”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