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消費主力軍。針對這一既存事實,白酒行業該如何應對?
3月24日,第94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新會展中心開幕。在本次糖酒會上,一場名為“80后,中國白酒的希望之光”的主題論壇旗幟鮮明的提出:白酒行業應該主動調整姿態,積極擁抱80后。
“當前中國白酒市場急需開展一場供給側改革,進行白酒行業生產和銷售體系的重構,這也是我們此次探討80后與白酒行業這個命題的現實意義。”對此,糖酒會主辦方之一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總經理李風春這樣表示。
來自需求側的市場倒逼
“80后生活方式的數字化,倒逼白酒產業的變遷。”和君咨詢副總裁林楓表示,與傳統白酒消費人群不同,80后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點。
根據林楓的分析,傳統白酒消費者多是存在“購買分離”的情況,多為團體購買,“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 。而80后這一群體與此不同,更多的是個性化的自我消費,對于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要求更高。
吉林小村外酒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亮認為,80后這一群體呈現“三講”的特點:講究健康學歷高、講品味要質量、講個性更多元,在白酒消費行為上體現出:追求崇尚健康、精神共鳴、輕松愉悅等特點。“而明顯的是,現有的傳統白酒供給并不能充分滿足這一群體的需要。”
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陶石泉則從宏觀角度來解讀白酒行業開展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在當前投資和出口拉動乏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內需消費的拉動,包括白酒在內的快消品市場將大有作為。我相信,對于白酒行業來說,只有加快轉型升級,將來的白酒總量、零售均價都將會穩步上升。”
做好與80后的情感鏈接
陶石泉表示,怎么跟80后消費者做好情感鏈接,是當前白酒行業面臨的挑戰。“因為80后已經成為當前消費的主流,這已經是不爭的現實。”
那么,白酒行業該如何做出相應的調整?
年輕化、娛樂化、個性化,這是陶石泉開出的藥方。“從產品的文化內涵創新上來親近這一群體,體現他們的生活生存狀態和關注的話題。”
利樂中國產品總監姚蓓莉表示,還可以從80后的審美觀來切入進行酒包裝上的創新。
“現有的白酒包裝80%以上是玻璃瓶,其他基本上是拉罐、瓦罐等傳統包裝形式。”姚蓓莉認為,在白酒包裝上不妨借鑒目前西方正在興起的葡萄酒紙包裝形式,既實現了小包裝、不容易損壞、輕便攜帶,同時也不占地方、更容易回收。
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則從投資角度為白酒行業的發展開出新藥方。
“應該逐步樹立把白酒從消費品變成大眾投資品的理念,將白酒投資納入80后的理財計劃。”鐘朋榮表示,相對于房市和股市,白酒行業的背后是糧食,隨著時間的增長,白酒的品質和價值呈現出同步增長的趨勢。
為此,鐘朋榮建議,要加強白酒行業的信用建業,為白酒投資奠定基礎,同時要盡快建立規范的酒交所,“以解決投資白酒的交易和流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