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酒經過在中國市場十余年的努力,經歷了前幾年的急速增長以及近幾年的品牌探索,越來越走近中國的葡萄酒消費者。
但作為第三大葡萄酒進口國,西班牙在中國市場上卻并無知名品牌。據海關數據,西班牙酒的平均價格最低,為每公升1.97美元(約合人民幣13.5元),法國酒每公升價值5.05美元(約合人民幣34.6元),是西班牙的2.5倍。同樣是舊世界的葡萄酒大國,法國傲視群芳,意大利精致多變,西班牙卻總被帶上OEM和低價的帽子,西班牙中高端品牌為何無法在中國落地?
西班牙是否能產高端葡萄酒?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學市場研究報告中,Juan Carlos教授一語中的:“在營銷世界里,西班牙葡萄酒總是晚一拍。”報告指出,西班牙葡萄酒品牌國際化的工作推行較晚,幾乎到了二十世紀最尾聲才成立國際化推廣機構。而法國酒商早已走出歐洲,抱團發力,在美國和亞洲建立多個品牌咨詢辦公室。另外,在品牌推廣過程中一直沒有出現財團或巨型資本的注入,也是導致西班牙品牌無法快速擴張的原因。
西班牙本土經銷商Raul先生告訴記者,西班牙土地能出產高質量葡萄酒,特別是里奧哈(RIOJA)和度羅河谷(RIBERA DE DUERO)產區,但高品質酒莊普遍規模較小,所以優質酒品數量有限,完全無法和拉菲、拉圖這樣年產20萬瓶優質酒的大鱷相比較,所以在世界葡萄酒版圖上,傳奇酒款造成的影響力很小。
低端酒的帽子,帶上容易摘下難
隨著十年來中國大眾對葡萄酒認知的猛烈覺醒,大量進口商在全世界尋找低價酒,于是西班牙、智利葡萄酒快速流向全世界,出口量激增的同時,價格卻一跌再跌。西班牙拉曼恰(La mancha)和比爾索(Bierzo)等高產量產區出產大量80歐分、60歐分的餐酒,連有著關稅優勢的智利產區,也無力招架西班牙酒的低價攻勢。
可市場規律決定了,低價酒的帽子,帶上容易摘下難。西班牙本沒有傳奇酒的光環保護,也沒有知名品牌的落地生根,西班牙酒大品牌難以成長,其低價酒的形象占主導因素。“西班牙酒找不到底線”,這是經銷商的普遍認知,重塑西班牙葡萄酒國家形象,將是一個巨大營銷課程。
另外,面向餐飲、商超的低價格餐酒,需要在灌裝后1年內被喝完。不適合太長時間的瓶儲。中國疆域廣,南北氣候差異大,在物流環節和賣場儲存環節操作粗暴,導致酒類貶值的風險提高,經銷商常遇到過不同區域客戶對同一款酒反映不一的情況,這也是西班牙低端酒在中國給人印象不好的原因之一。
低潮中,機會在何處?
中國經銷商陳先生告訴記者,低價流通策略一定是時代的產物,中國消費者隨著對酒類認知的提高,必然尋求消費升級,低價酒不會長期存在市場。西班牙沒有出現低如黃尾袋鼠、高如奔富這樣擁有巨大號召力的品牌,但酒品品質高,這反而是一個市場機遇。ASC圣皮爾精品酒業也開始在兩年前代理西班牙性價比高、規模小的品牌。張裕主推愛歐公爵,對市場的正面影響力也很大。市場不怕沒有品牌,如何把價值提升,提高消費者的信心,才是西班牙酒必須解決的問題。
浙江葡萄酒圈的“資本大鱷”黃先生,卻持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說道:“我認為這是西班牙酒最好的時代,讓消費者認知一個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接觸,讓他喝到。品牌力不是一天形成的,假設西班牙酒提價,那么國家品牌馬上會死掉。我們需要養,需要等,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