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在兩會期間表示,目前茅臺酒公務消費已降至1%,茅臺目標消費群已瞄準龐大的中產階級,持續推動消費轉型。
這讓筆者聯想到,2012年12月份的“尷尬”情景,猶如當頭棒喝一般。
茅臺作為白酒行業的標桿企業,其曾經依賴的“有力”渠道受到遇淤阻,著實讓整個白酒行業感受到從上而下的壓力,這種壓力一方面是由于政策的變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對市場環境的迷茫。
政策的改變,逼迫白酒行業這只大船調轉船頭,重新起航。2012年之后的兩年,的確體會到行業的不景氣。然而,白酒行業離不開“公務消費”嗎?離開后白酒反而走的更好。
大眾消費為驅動力,白酒行業更加的健康。白酒作為大眾消費品,本身就應該走大眾化的營銷路線。之前,公務消費的確是白酒消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相比以市場為導向的運營模式,這種依靠公務消費的模式,類似于“取巧”的方式。公務消費本身是一塊很大的蛋糕,只要進的去“門檻”,白酒的銷售就不存在問題。同時,公務消費的連帶效應非常明顯,公務消費中的“意見領袖”喝什么酒,由上至下,波及內外,全部認可這種酒,所以只要關系走的融洽,賣酒就不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對于市場的研究并不積極,不注重大眾消費的思維和需求,在包裝、在品牌、在渠道等方面相應的跑偏了方向。
而公務消費渠道受阻之后,白酒企業迫不得已,開始重新確定消費目標,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思維和需求成了必然之路,“取巧投機”的思維慢慢轉變為穩扎穩打,因為酒企被推向市場,消費者才是權衡者和評判者。這自然是件很好的事情,一方面,整個白酒行業摒棄了妄想和不踏實的想法和做法,回歸到做市場、做服務、做產品的健康的競爭模式之中,開拓更加廣泛的市場,比如,袁仁國表示,針對1.09億人的中產階級推進消費升級,以創新產品滿足大眾消費、商務消費、家庭消費和休閑消費;另一方面,對于酒企而言,優勝劣汰的法則讓其推出更加優越的服務和產品,讓消費者受益,比如,價格的調低,各種促銷活動的實施等等,更大限度的讓利于消費者,拉動了大眾消費的需求,雖然公務消費阻塞并且價格降低,但需求量增大,薄利多銷,企業照樣可以發展。
部分地方小品牌,小酒廠會面臨生存問題。對于原本就有全國化規劃的大品牌,大企業,基于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加之產品和服務創新,深化以消費者需求和思維為價值點進行的突破和導引,將會更大的增強品牌力和營收能力。但是相比于這些大品牌和企業而言,部分地方的小品牌,小酒廠將會面臨生存的危機。
這些地方性小品牌和酒廠,本身沒有較大范圍的品牌認知力,大都在當地銷售,做本地市場。在2012年之前,依靠當地的公務消費,依托當地的強勢關系,得以生存的很好。但公務消費受阻之后,這些企業的主要收入渠道斷裂,在當地的話語權減弱,加之由于其他白酒品牌,尤其是全國性大型白酒品牌的進入,會讓這一部分地方小品牌,受到嚴重打擊。不過,也應該看到,這也有利于促進這一部分地方性小品牌健康發展,企業要想的以生存和發展,必然要結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利用主人公的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和消費形成良好的口碑和互動,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