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節期間,高端白酒漲價潮愈演愈烈。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開啟了瘋狂的漲價模式:2016上半年950元的52度飛天茅臺,目前京東自營價格達到了1288元,五糧液52度普五出廠價上調60元達到739元。
伴隨著漲價的同時,一眾高端白酒在春節期間都出現了價漲量升,其中五糧液的經銷商庫存達到歷史新低。
對于這波漲價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幾年白酒企業不斷進行戰略調整。白酒供需關系再次導向供應方,白酒行業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時期。因此出現集中漲價潮。不過,酒業大環境是否轉好,中國白酒這個9000億級的市場是否已經度過寒冬,值得深思。
來看近十年中國白酒行業數據:
2007——2016年中國白酒行業產量統計
2007——2016年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統計
2011——2016年白酒行業利潤統計
通過歷年數據分析,白酒行業各項指標在2014年觸底之后,出現反彈。但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與過去白酒行業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2016年白酒產量同比增加10.18%,銷售額僅僅增加3.2%,基本上依舊延續著2010年之后,產能增速高于銷售增速的的情況。在考慮白酒寒冬之后各大酒企紛紛去庫存的營銷政策來看,目前多數酒企仍被迫采取行業收緊時低價多銷的營銷策略。
同時,2016年行業利潤同比上漲9.24%,增速相比2015年有所提升。但銷量收緊、利潤增加的背后,是現階段白酒行業兩極分化的加劇:中小型酒企越發艱難,一線酒企冒進式漲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78家,其中虧損企業113個,企業虧損面為7.16%
尼爾森中國總經理范奕瑾指出。“在眾多拉動中國白酒市場回暖的原因中,除了依舊非常樂觀的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特別是來自中西部和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源于酒商加大的促銷力度、以及來自于非旺季銷售的拉動。”
兩極分化對于調整期的白酒行業而言,是商品社會的必然趨勢。但當前兩極分化的方式,卻在不斷蠶食消費者對于白酒行業的信心。中小型酒廠迫于生存壓力,低價促銷,品牌度不斷流失,市場信任值降低。一線酒企過于樂觀,用粗暴的漲價方式提升銷售業績,漲價產品集中在高端酒水。嚴重違背與當前由商務消費轉向大眾消費的大方向,無異于飲鴆止渴。
2016年茅臺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就指出:2017年茅臺要“穩字當頭,在穩字上下功夫。”
僅僅是穩住價格,還遠遠不能跟上市場變化的節奏。在白酒行業觸底反彈的繁榮表象背后,其實隱藏著更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