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內的啤酒行業,經過長期的軍閥割據與混戰,在一級、二級市場已經逐步形成了以青啤、雪花、燕京三大啤酒巨頭為首的“三足鼎立”之勢;具權威機構調研分析,這三大巨頭基本割據了全國啤酒市場份額的37%;而且他們還在不停的依靠資本運作進行著“圈地運動”,試圖進一步擴大各自的勢力范圍,以使自身擁有更穩固的市場份額,擴大其品牌銷量的市場版圖。一線及二線主流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巨頭們“圈在囊中”,不過屈居二線和三線的啤酒品牌也不甘茍生。目前,各大啤酒廠家在全國整體市場的混戰已經拉開序幕,二、三線啤酒企業如何用出奇制勝的法寶來保全自己多年來辛辛苦苦打下的小天下,如何用“法寶”才能不把自己手中的城池拱手相讓或扶手稱臣,更甚至如何在艱守陣地的基礎上與強勢品牌相爭,進行“攻城略地”……
筆者建議:二、三線啤酒企業實施“避開鋒芒,發展自己”的迂回縱深戰略和“劃整為零,聚焦突擊”的營銷策略,鎖定潛力巨大的三、四級市場,力做區域性強勢品牌,做一方霸主,然后逐步向一、二級市場滲透延伸。具體分析如下:
【化市場現狀與市場機會剖析】
1、品牌集中度分散性大
雖然巨頭品牌割據著大塊市場,但是三、四級市場多品牌共存的局面依然會長期存在,每個區域市場都有不同二、三線啤酒品牌的領地,如:銀麥啤酒等。
2、產品線規劃趨向多元化
由于“微利時代”的到來,以及很多啤酒企業為了滿足不同級別市場和不同檔次消費群體的需求,不得不追求規;纳a以及產品線的擴展。比如青啤原屬高檔次品牌,現逐步向中下檔覆蓋;原來專生產低檔產品的二線企業也在進軍高產品檔領域等等,這也給二線啤酒企業擴大產品線的機會。
3、區域內“大品牌忠誠度”有下降趨勢
隨著消費觀念與習慣的某些改變,以往的名牌 “高品牌忠誠度”在逐漸降低。主要影響因素有:消費者追逐時尚、消費者注重場合的匹配性等等。這也給二線啤酒品牌有了攻城略地的機會,只要營銷策略得當,相比會擴大市場份額。
【部分二、三線啤酒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失利探索】
1、管理落后,領導班子相對不穩定,政策的連續性差。
很多二線啤酒企業的管理還采用著傳統的管理模式,為親而用的現象較為嚴重,由此還經常導致企業外聘領導班子的更迭,“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連鎖反應----也導致了各區域負責人的變動,久而久之,一線銷售人員沒有了長期穩定的心態,也只注重眼前的“提成”和“獎金”,過著“過了今天不管明天”的營銷生活。另外,很多企業只注重短期效益,為了眼前的利益,銷售政策“朝令夕改”,殊不知:不同的銷售經理在目標制定、管理模式和營銷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區別,而政策的頻繁變化對企業產生了不良影響,以至于經銷商和終端客戶出現迷惑的局面,最終致使市場萎縮。
2、市場布局出現偏差,品種劃分失誤。
很多二、三線啤酒企業在市場規劃時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實施全面撒網式市場開拓策略,部分小區域市場擴張很快,但是深度營銷作的不扎實;針對所謂的重點市場更是耕耘不足,而且面對眾多已經開發的市場,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出現的各種問題,束手無策,經常出現亡羊補牢的局面。
再者,由于很多中小型企業的生產品種有重疊,而銷售區域又未劃分清楚,致使在同一市場上有多個類似的產品出現,消以至于費者產生了迷惑;最終導致品種混亂,經銷商和終端客戶出現觀望的態度。
當然,還有其他種種原因,相比各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比我更清楚,在此不作多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