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酒行業來說,是歡欣鼓舞的一年,全行業的回暖帶來了酒企銷售的爆發式增長。作為全國酒業大省的四川,在2017年,又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2月23日,四川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官網發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省酒類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一文,文中明確指出了川酒在2017年的成績——規模以上酒類制造企業411家,主營業務收入2405.5億元,同比增長15.4%;利潤271.5億元,同比增長29.1%”,同時,對川酒在2017年的表現做出了總結與深入分析。
微酒記者根據這篇文章,總結出了2017年川酒發展的三大亮點。
亮點一:
增速創下五年新高
根據信息顯示,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348家,累計生產372.4萬千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7.2億元,利潤263.5億元,全省白酒總體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
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6.1%、30.9%,較2016年分別提高了4.7個和17.8個百分點,為五年來最快增速。
如此的高增速,白酒龍頭企業功不可沒,不僅用自身的高增長為總體發展添磚加瓦,還有力地帶動全省白酒產業的增長。
作為川酒主力軍的五糧液集團、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和郎酒集團,在2017年銷售收入分別突破800億元、100億元和110億元,利潤增幅分別高達43.1%、29.0%和28.0%,
亮點二:
四大創新引領前進
川酒作為四川的一張靚麗名片,面臨白酒復蘇的黃金時期,省政府抓住機遇,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對川酒的發展機遇了莫大的支持與引導,讓川酒在2017年向著一個良性、高速的方向不斷前進。
《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四川省白酒產業“十三五”發展指南》的出臺,還有大力實施川酒振興“八大計劃”,從品質、企業、市場等多方面進一步鞏固了川酒優勢。
具體表現為:
一是行業整合。宜賓市的敘府酒業、華夏酒業、國美酒業等28家企業出資2.45億元組建成立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瀘州市的135家酒類企業簽約加入川酒集團。
二是推動企業自建原料基地,支持制定酒類系列標準并推廣應用。四大主產區先后制定了《多糧濃香型白酒生產企業良好行為規范》《邛崍濃香型白酒原酒生產技術規范》等系列標準。2017年,瀘州老窖獲得“四川質量獎”稱號,多家釀酒企業獲得“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基層示范創建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