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軍工企業,軍工產品的采購價是國防部門嚴格限定的,利潤空間有限。對于軍工企業來說,利潤也不是第一考核目標,軍工板塊在經過炒作后,估值本來較高,現在市值萎縮,再正常不過。
此外,企業股價和企業發展關系也沒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中國股市波瀾起伏,中國經濟卻在穩步發展;上市酒企股價腰斬者比比皆是,但現在鳳凰涅槃,股價屢創新高的也很多。
難道看好高端制造,高技術企業,投資者就不需要看業績和基本面,聽個“故事”就投錢?這樣的投資方式,跟監管層提倡的價值投資,恐怕也是相悖的。
但如果普通人收入增長緩慢,消費升級下的高端白酒熱很難持續
在一些業內人士眼中,消費升級是高端白酒的重大利好——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普羅大眾會漸漸成為高端白酒的消費主力。
這種想法可能有些樂觀。畢竟,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公眾的健康意識也在覺醒。醫學博士胡遠東指出,喝酒對身體的好處缺少嚴格驗證,但過量喝酒對身體的損害有無數證據支持。醫學界共識是飲酒應當嚴格限量。高度酒每天只能一兩,啤酒也只能一瓶。
過去,親朋相聚,不要說喝一兩,就是少喝一點都不行。雖然不少高端白酒都把“不上頭”“健康”作為賣點,但隨著醫學常識的普及,年輕人喝烈性白酒可能更節制,高端白酒的市場空間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高端白酒、豪華汽車還是出國游這類高端消費,雖然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有關,但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增速關系更大。因為中位數比平均數更能準確反映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
經濟學家李迅雷發現,雖然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9%,高于2016年8.4%的增速,但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增速卻降至7.3%(2016年為8.3%)。平均數增速高于中位數增速,說明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更快。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李迅雷制圖
通過對不同檔次白酒的銷量變化的分析,他認為,2017年高端白酒銷量的快速增長(超過20%)與中低端消費人群的消費升級沒什么關系。高收入人群收入快速增長,才是高端白酒(包括其他高端消費品)銷量大漲的主要動力。
果真如此,這樣的消費升級很可能是曇花一現。畢竟,高收入者占居民總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當他們完成消費升級后,收入增長緩慢的中低收入者很可能無法跟進。
在中國,中低收入群體占總人口的70%,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才能為消費升級提供充足的動力。
縮小收入差距,雖是個老大難的問題,但如果不解決,不僅消費升級難以持續,消費不平等背后的分配不公,也會更赤裸地展示在每個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