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一個新支點。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其中,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服務業、工業、農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達到37.8%、19.5%和8.2%,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毋庸置疑,未來已來、將至已至的數字化時代已來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傳統企業利用信息新技術、虛擬技術、大數據等對業務模式、業務流程、企業組織的改造,通過數據來推動業務增長,讓所有業務能夠根據數據進行調整及驅動,從而實現更好的客戶體驗、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更高的組織效能,形成新的價值,以高質量促進發展。數字化轉型沒有行業區別,幾乎通吃各行各業,對白酒行業亦是如此。
近些年不少白酒企業從營銷端提出了消費者畫像、精準營銷、敏捷運營等數字化方式,通過精準定位消費者,了解市場需求,生產出適應需求的產品,從而擴大銷量。而市場的需求投射到生產中,仍需要白酒企業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一是消費者口味的轉變。原本香型占據了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近些年興起了醬酒熱,又或者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飲酒消費者對于果酒、露酒的喜愛,消費者的口味變了,企業如何快速的研發新產品,跟上市場的步伐?
二是白酒的溯源問題。防偽溯源一直是白酒企業的重頭戲,如何讓消費者對酒品真假進行甄別,目前大部分酒廠各種防偽追溯手段都能夠抵達成品包裝車間,而如何針對不同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追溯到窖池甚至原料供應基地的?
三是年輕群體的需求。目前白酒主流消費群體集中在35歲以上,但白酒企業更看重年輕消費者的培育,通過影視IP的植入、包裝形式的改變、網紅產品的跨界研發合作,都是白酒企業在做的嘗試,如何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顏值為王,以更快更好開發設計產品包裝?
四是消費者的定制化需求。有的是需要同一產品不同的包裝,有的是需要同一包裝不同的圖案文字,有的是需要一箱中有不同酒種的混批,如何進行柔性化的生產或者包裝,并對批次進行管理跟蹤?
五是生產的管理。白酒廠普遍存在系列酒種類多,生產批量小,換線頻次高,計劃達成率較低。又或由于包材缺料和設備故障的原因,頻繁需要更換生產計劃,再如由于前期缺乏必要的標準化規劃,各個生產環節都是信息孤島,無法進行數據流的打通。如何建設信息流自動化,實現生產過程的透明化,在此基礎上進行生產的流程優化和生產計劃的有效執行?將營銷端的數據轉換到生產端,即進行IT層與OT層的融合?是白酒企業面臨的挑戰。這更是白酒數字化的終極目標,將OT層與IT層最終的融合使信息流無縫傳輸,進而實現全產業鏈的互聯互通。
在2020年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未來已來∙智領未來——中國酒業2.0數字化轉型發展高峰論壇”上,西門子(中國)公司、思愛普 (SAP)、浪潮集團、螞蟻集團代表分享了先行酒企數字化轉型實踐與經驗。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集團食品飲料釀造行業總監周濟提出,白酒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需要進行整體規劃然后分步進行實施。
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第一步自動化,很多數字化項目達不到效果往往是因為忽略了自動化層的標準化,導致從ERP、MES層的數據并不能下發到生產段,整個上層架構沒有起到實質作用,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
一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會存在于老廠升級中,本身車間OT層的自動化情況比較薄弱,設備老舊,各個都是獨立運行的信息孤島,數據并不具備互聯互通,有的設備還在使用單片機,甚至有的廠家已經倒閉,并不具備與IT層連接的能力,在不進行底層設備改造的情況下,想一步跨越實現數字化,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花了重金,駕了一層無用的平臺。
二是沒有規劃的數字化會存在于新廠建設中,一般來說工廠設備部門管理生產自動化,而信息部管理軟件信息化,兩個部門鮮有交集,卻忽略了數字化企業是需要整體的縱向集成。自動化部分并沒有做標準化規劃,最終結果依然是信息無法實現從下層的打通。只有在可信數據積累的基礎上,才能邁向智能化。近些年可喜的是看到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已經意識到了自動化標準的重要性,在實施信息化項目之前,對于老廠會進行比較的自動化改造,加入中央集控,對于新廠的建設會在第一步做好自動化層級標準的三級規劃,為實現企業數字化奠定夯實的基礎。
數字化轉型并非一日之功,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脫胎換骨、洗經伐髓的過程,需要將業務形態、組織機構、企業文化、技術管理等各方面進行調整重塑。而且千人千面各有不同,不同企業不同特點,不是幾套軟硬件可以解決問題的,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系統工程。中國白酒行業運用數字技術從現在的消費端向生產領域擴張,從單品消費擴展到了生態消費、場景消費,如何抓住產業數字化賦予的機遇,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為市場提供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的產品是酒業共同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