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至今已經震蕩調整2年有余,行業內部經歷了高端名酒價格腰斬、行業并購整合、產能過剩等種種挫折和挑戰,究其原因往往歸咎于“三公消費”政策的影響,然而我認為:“三公消費政策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經濟調整作用于白酒行業的表現,經濟的運作和調整會對白酒行業的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當前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因而白酒行業增速放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行業就此衰落,只是白酒行業新常態的正常反應。”
“新常態”下白酒的“三期疊加”
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比較復雜,經濟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同時疊加出現,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作用于白酒行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現:1.白酒行業的增長速度放緩,由高速換擋中高速,引發行業內部矛盾,短期內不利于行業的發展。但是只要可以滿足國民經濟的基本需要,增速放緩有利于行業的內部改革;2.白酒行業消費者主權時代回歸,新常態下消費將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馬車,摒棄政務消費為主的畸形態勢,挖掘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注重消費者的維護和服務,轉型走消費者主權道路;3.調整白酒行業的經濟結構,行業增長動力依靠創新和技術,改變以往依靠資源投入的粗放式經濟結構。
雖然在新常態下白酒行業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但是白酒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有著特殊的社會地位,一直是中國人交流感情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價值符號之一,中國人對它的價值偏愛并沒有發張變化。因此,白酒行業在新常態下要充滿信心,通過自身的調整、創新謀變,促進行業回暖,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常態”下酒企如何穩壓
調整必然伴隨著爭議和陣痛,白酒價格的回落導致經銷商的困頓、電商渠道的異軍突起引發線上和線下的沖突,這一現象好比病人拔牙前“血壓”上升,“血壓”一高就不可以拔牙。對于這種情況,必須要穩住行業利潤的“血壓”,在爭議和陣痛前,企業先自己打一針麻藥,穩住自己、不要急、不要怕,保證調整的實施和效果,以便企業度過陣痛就可以更好的前行。
白酒企業究竟要如何穩定“血壓”?白酒行業如何打麻藥、如何適應新常態、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首先,科學系統的認識“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我們是積極的、主動地、進取的。在滿足國民經濟需求的基礎上,白酒行業應該降速發展,回歸行業本質,化解內部矛盾,力爭穩重求進;其次,新常態會有新的經濟結構調整,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白酒與人們的生活消費息息相關,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讓消費拉動行業繼續穩步增長;第三,白酒行業要調整經濟結構,由粗放式的資源投入改變為可持續的創新和技術投入,酒企通過具體的品質和文化創新去迎合新生消費者的需求。
只有這樣,白酒行業才可以在新常態下回歸行業本質,穩中求進。其實,新常態孕育新機遇,新機遇筑就新發展!白酒行業要學會新常態下的生存法則,適應新常態、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