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植入、真人秀廣告……近兩年,以銳澳為代表的預調雞尾酒成為了年輕人熱捧的新型酒精飲料。包裝時尚、低酒精度、飲料口感都讓預調雞尾酒在市場快速蔓延。
預調劑雞尾酒的產品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匯源、黑牛食品、五糧液都先后推出預調雞尾酒,而茅臺、洋河等國內名酒企業也都放言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
然而,好景不長,日前,占據國內預調雞尾酒70%市場份額的銳澳雞尾酒母公司百潤股份發布向下修正年報業績預期的公告,此番下調業績預期主要受到預調雞尾酒板塊去年四季度終端銷量明顯下滑的影響。
探究為何被業內稱為酒類行業黑馬的預調雞尾酒突然間就進入了這個窘境?市場過熱、企業盲目跟進、消費者忠誠度低等原因成為扼殺預調雞尾酒的劊子手。其實只要企業做份詳盡的市場調查和消費者調查,就不會一頭栽進預調雞尾酒的“溫柔鄉”,畢竟超市里琳瑯滿目的預調酒,暢銷的就那么幾款,而且銷量從去年也已經出現頹勢。
隨著國內新興消費者的崛起,新產品快速獲得認知取得成績已并非難事,廣告夠抓眼球,包裝夠炫酷都可以輕松獲得年輕消費者的芳心。“90后”、“00后”消費者的接受能力遠高于“80后”人群,但這也是雙刃劍,容易接受的同時也會輕易忘記。如果品牌只是簡單地希望借助博眼球占領市場,或許可以得意一時,很難得意一世,畢竟無論到了什么時候,消費者都是認產品的品質而不是出位的概念。